贷金制度与抗战时期的高等教育 ——以西南联大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08 07:32
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面临存亡危机。为维持战时教育,陈立夫担任教育部长实施教育整理,贷金制度是其中的重要举措。贷金政策是战争时期为稳定民心、为国储才而建立,主要面向战区失学青年,后因战区扩大、失学学生渐增、国统区经济恶化等因素改为公费制度。西南联大(长沙临大)实施贷金制度最为得力,学校通过及时发放、严格程序、严惩骗贷等措置,及时扩大发放范围,及时增加贷金数额,保证了大批流亡学生能够在战争期间继续求学深造,从而保证了教育的维持和发展,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广大学生在抗战时期依靠贷金制度完成学业,在艰苦的条件下成为民族栋梁。尽管贷金政策有控制学生(包括经济、思想方面的控制)、争夺人才、经费不足等弊端,但它解决了战时教育的存亡问题,应该得到历史性的肯定。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贷金制度实施的背景
(一) 抗战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二) 国民政府战时教育政策的确立
二、国民政府的贷金政策
(一) 贷金政策的制定
(二) 贷金政策的实施
(三) 西南联大的贷金管理与发放情况
(四) 贷金政策下的学生生活
三、贷金制度的终结
四、贷金制度的实施效果与评价
(一) 贷金制度的实施效果
(二) 对贷金制度的评价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受教育权的国家义务研究[J]. 杨成铭. 政法论坛. 2005(02)
[2]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大学教育政策述评[J]. 罗永萱.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3]“吃贷金”的岁月[J]. 老驽. 税收与社会. 2003(05)
[4]抗战时期陈孔关于学生贷金的争议[J]. 刘敬坤. 民国春秋. 1998(01)
[5]陈立夫为什么出任教育部长[J]. 刘敬坤. 民国春秋. 1996(06)
硕士论文
[1]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教育政策论析[D]. 陈永莲.东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23705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贷金制度实施的背景
(一) 抗战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二) 国民政府战时教育政策的确立
二、国民政府的贷金政策
(一) 贷金政策的制定
(二) 贷金政策的实施
(三) 西南联大的贷金管理与发放情况
(四) 贷金政策下的学生生活
三、贷金制度的终结
四、贷金制度的实施效果与评价
(一) 贷金制度的实施效果
(二) 对贷金制度的评价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受教育权的国家义务研究[J]. 杨成铭. 政法论坛. 2005(02)
[2]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大学教育政策述评[J]. 罗永萱.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3]“吃贷金”的岁月[J]. 老驽. 税收与社会. 2003(05)
[4]抗战时期陈孔关于学生贷金的争议[J]. 刘敬坤. 民国春秋. 1998(01)
[5]陈立夫为什么出任教育部长[J]. 刘敬坤. 民国春秋. 1996(06)
硕士论文
[1]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教育政策论析[D]. 陈永莲.东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23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423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