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1-10-09 16:05
环境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问题之一,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因此要树立全民环境道德意识。学生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乃至一生都要接受环境道德教育。本文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是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的培养。大学生作为未来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经过四年的学习,很快就会走上工作岗位,他们的环境道德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关系着我们的生存质量。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探讨高校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的培养问题。第一部分探讨了环境道德意识的内涵问题,指出环境道德意识是指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有节制地谋求人类自身发展和需求的满足,积极地美化自然,促进环境的良性循环等意识和行为习惯。环境道德意识从内涵上可以概括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识、环境道德价值意识、环境道德责任意识、公正意识等。第二部分探讨了环境道德意识的培养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以及培养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的重要意义。指出环境道德意识的培养是大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德育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中都渗透着丰富的环境道德教育内容。培养大学生的环境道德意识对未来国际、国内的政...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环境道德意识的内涵
(一) 环境意识的涵义及构成
(二) 环境道德意识概念的界定
二、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的德育地位与德育教育价值
(一) 环境道德意识是大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培养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的必要性
(三) 培养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的重要意义
三、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 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现状
(二) 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
四、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培养的对策探究
(一) 发挥校园环境在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
(二) 鼓励大学生深入社会、扩大交往,在共同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环境道德意识
(三) 学校和社会共建有效的环境道德意识评估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浅析[J]. 张亮.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2]对大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J]. 樊仁杰. 安康师专学报. 2004(04)
[3]试论大学生生态环境道德教育机制的构建[J]. 邱占勇.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04)
[4]高等院校环境道德教育略探[J]. 古立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5]试论大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J]. 李欣章. 中国成人教育. 2004(04)
[6]北京市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与分析[J]. 陶文娣,王会,王瑾芳,周萌,徐福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01)
[7]通过两难问题教学法进行环境道德教育[J]. 张建珍,刘星喜.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3(10)
[8]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与提高[J]. 朱义年,李湘萍. 高教论坛. 2003(05)
[9]大学生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的调查研究[J]. 钟毅平,谭千保,张英. 心理科学. 2003(03)
[10]环境意识内涵与环境教育目标[J]. 陈飞星,徐镔镔. 上海环境科学. 2002(07)
博士论文
[1]生态危机的社会制度原因与我国的稳态经济模式[D]. 许婕.东北林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大学德育内容体系的整体构建研究[D]. 独国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26690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环境道德意识的内涵
(一) 环境意识的涵义及构成
(二) 环境道德意识概念的界定
二、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的德育地位与德育教育价值
(一) 环境道德意识是大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培养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的必要性
(三) 培养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的重要意义
三、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 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现状
(二) 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
四、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培养的对策探究
(一) 发挥校园环境在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
(二) 鼓励大学生深入社会、扩大交往,在共同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环境道德意识
(三) 学校和社会共建有效的环境道德意识评估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浅析[J]. 张亮.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2]对大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J]. 樊仁杰. 安康师专学报. 2004(04)
[3]试论大学生生态环境道德教育机制的构建[J]. 邱占勇.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04)
[4]高等院校环境道德教育略探[J]. 古立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5]试论大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J]. 李欣章. 中国成人教育. 2004(04)
[6]北京市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与分析[J]. 陶文娣,王会,王瑾芳,周萌,徐福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01)
[7]通过两难问题教学法进行环境道德教育[J]. 张建珍,刘星喜.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3(10)
[8]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与提高[J]. 朱义年,李湘萍. 高教论坛. 2003(05)
[9]大学生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的调查研究[J]. 钟毅平,谭千保,张英. 心理科学. 2003(03)
[10]环境意识内涵与环境教育目标[J]. 陈飞星,徐镔镔. 上海环境科学. 2002(07)
博士论文
[1]生态危机的社会制度原因与我国的稳态经济模式[D]. 许婕.东北林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大学德育内容体系的整体构建研究[D]. 独国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26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426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