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儒学人文精神视域下的内在超越之道

发布时间:2021-10-10 04:32
  大学教育有两个基本向度:一是引导和促进受教育者注重专业知识的获取;二是使受教育者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得以提高。前者是求真、求实和求利的教育,即科学教育;而后者则着重于求善、求美的人性教育,即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主要培养、提升被教育者的人文精神,注重体现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塑造人的健全人格、造就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它以化育被教育者的心性为最高目标。主要体现以个人人格完善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而对此的落实和追求,笔者试着通过挖掘我国儒学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来加以进行和推动。儒学人文精神重个体的生存品味和品质;重道德的教化;重人格理想的追求。它以道德修养为基石,以人生境界为一大指归。儒学人文精神提倡的仁、义、礼、智等价值,在剔除其历史附着的负面性之后,完全可以提炼、转化、活化其合理因素,渗透到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去,进而作为正面、积极、健康的力量参与现代化建设,治疗现代社会的某些病症,恢复人的尊严,重建人的意义世界,重建“天、地、人、物、我”的良性互动的关系。儒学并不脱离生活世界、日用伦常,相反,恰恰在庸常的俗世生活中追寻精神的超越。本文通过儒学“伦常日用之道”即:修己成仁、义在正我、以礼立人、以智育...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问题的提出
    2.国内外文献综述
    3.研究方法
第1章 儒学人文精神的解析
    1.1 儒学的界定
    1.2 儒学人文精神的探源
    1.3 儒学人文精神的特质
第2章 大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
    2.1 大学教育的目的
    2.2 人文教育的缺失
第3章 内在超越的化育之道
    3.1 修己成仁
        3.1.1 修己
        3.1.2 济众
    3.2 “义”在正我
    3.3 礼的社会担待
    3.4 智的培育
    3.5 “与命与仁”的生命超越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427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427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b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