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个人因素对本科教学倦怠的影响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08 00:37
为了探讨高校教师人口统计学特征对于本科教学倦怠的影响,对在福州高校的部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描述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教学倦怠的三个维度中,去个性化症状最轻、低成就感次之、情绪衰竭较重。在性别上,男女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上的感觉没有显著差异,但女教师在低成就感上的感觉显著地严重于男教师;在学位上,不同学位的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上的感觉没有显著差异,但硕士学位教师在低成就感上的感觉显著地严重于其他学位的教师;在职称上,不同职称的教师在去个性化、低成就感上的感觉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情绪衰竭上的差异是显著的,职称是讲师和副教授的教师在情绪衰竭上显著地严重于其他职称的教师;在是否兼任其他行政职务上,教师是否兼任行政职务对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上的感觉没有显著差异,但没有任行政职务的教师在低成就感上的感受显著地严重于有行政职务的教师。教龄对倦怠影响显著:教龄在11年内,倦怠随教龄的增加而增大;教龄在12—19年期间,倦怠维持于较重的平台期,教龄从20年起,倦怠随教龄的增加而减小。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44047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1 教龄及其对应的倦怠维度折线图
应用表8的数据,可以绘制得到图1。从图1可以看出:1.情绪衰竭从从教到第11年总体是上升的,在第11年达到最高点;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在从教开始到第12年总体是上升的;教学倦怠总体而言在教师从教头11年里是不断上升的,称为“倦怠上升期”;2.从教龄12年到第18年间,可以近似地认为....
本文编号:4044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4044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