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4 13:09
本文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创新 创新能力 培养 提升
【摘要】: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而这个时代呼唤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新是中国兴盛强大的不竭动力,同时又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国作为世界大国,想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型人才。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两度论及“创新”和“科技”,指出这是开启“中国梦”的一把至关重要的钥匙。他还强调社会上最有朝气、最富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就是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要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共同托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旅游业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旅游法》的全新出台,中国的旅游业也将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与进步迫切需要大量的旅游人才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以往高校对于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已经不能满足今天旅游业的发展和需求。综上所述,高校怎样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以及文献分析法、相关理论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影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限制性因素,并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几个方面论及如何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希望能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提供参考,培养出更多旅游领域的创新型人才,,为旅游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促进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本文研究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以及研究价值和论文框架;在论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有关创新、创新能力的相关理论的介绍,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高校旅游学科相关理论综述。 第三章介绍了国外高等院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自主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是核心以及非智力因素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第四章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以及各方面的限制性因素。 第五章分别从社会方面、家庭方面、学校教师方面、学生自身方面论述提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第六章结语与研究展望。指出了本文结论、研究局限以及研究展望。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创新 创新能力 培养 提升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590-4;G6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一、 绪论9-13
- (一) 研究背景9-10
- (二) 研究意义10-11
- 1. 理论意义10
- 2. 现实意义10-11
- (三) 研究框架11
- (四) 研究方法11-12
- 1. 收集资料的方法11
- 2. 分析资料的方法11-12
- (五) 研究创新12-13
- 二、 理论基础13-20
- (一) 创新能力理论研究综述13-16
- 1. “创新”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13-14
- 2. “创新能力”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14-15
- 3. 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15-16
- (二) 旅游教育相关理论综述16-20
- 1. 高校旅游教育中的创新能力16-17
- 2. 影响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限制性因素17
- 3. 关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的研究17-20
- 三、 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分析20-29
- (一) 国外大学创新能力培养经验借鉴20-24
- 1. 美国高校的创新能力培养20-21
- 2. 英国高校的创新能力培养21-22
- 3. 日本高校的创新能力培养22
- 4. 法国高校的创新能力培养22-23
- 5. 德国高校的创新能力培养23-24
- (二) 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几个关键点24-29
- 1. 自主创新与创新能力培养24
- 2.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24-27
- 3. 创造力与创新能力培养27
- 4.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开发非智力因素的关系27-29
- 四、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29-35
- (一)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29-30
- 1. 社会发展的需要29
- 2. 旅游行业和旅游企业的需求29-30
- (二)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限制因素30-35
- 1. 社会文化因素30-31
- 2. 家庭教育因素31-32
- 3. 学校因素32-33
- 4. 学生自身因素33-35
- 五、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基本途径35-43
- (一) 社会方面35-36
- (二) 家庭方面36-37
- (三) 学校方面37-41
- 1.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37-38
- 2. 学校营造创新教育氛围38
- 3. 转变观念,加强教学改革38-39
- 4. 调整旅游专业课程设置39
- 5. 转变教学方法39-40
- 6. 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大学生创新40-41
- 7. 加强与企业联系,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41
- (四) 学生自身方面41-43
- 六、 结语与展望43-45
- (一) 研究结论43
- (二) 研究局限43
- (三) 研究展望43-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2 杨应慧;汪华林;宋俊杰;;改革学生管理工作 培养创新型人才[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6年04期
3 梁涛;;浅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8期
4 李广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及培养途径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6期
5 蒋西艳;;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年06期
6 朱书卉;丁贤;;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年03期
7 范忠奇;赵晖;;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3年08期
8 杨国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9 康玉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训练方法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15期
10 田言付;付业勤;陈柔
本文编号:517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517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