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变与不变:媒介裂变环境下的新闻业、新闻人才及新闻教育

发布时间:2017-07-30 08:32

  本文关键词:变与不变:媒介裂变环境下的新闻业、新闻人才及新闻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 媒介裂变 新闻业 新闻人才 新闻教育


【摘要】:厘清"新闻业"的概念是分析和研究媒介裂变环境下新闻业的前提。"新闻业"包括三个内涵或层面,即新闻行业、新闻职业和新闻专业,前者偏重业务,中者为社会学范畴,后者为思想观念和理想期待。媒介裂变对新闻行业的冲击最大,对新闻职业的影响只是局部的、暂时的,对新闻专业影响不大。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媒介裂变聚合环境下新闻人才的需求以及新闻教育改革的问题。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媒介裂变 新闻业 新闻人才 新闻教育
【分类号】:G642;G210-4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随着新兴媒体技术系统的迅猛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媒介裂变的时代。之所以使用“裂变”的概念,而不使用之前学界热衷的“媒介融合”、“大数据”、“互动媒体”、“社交媒体”等概念,是因为前者强调变的剧烈程度和动态过程,后者偏重变的形式和结果。前者容纳性更强,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红;;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的价值取向[J];新闻界;2012年01期

2 童兵;;新媒体传播对传统新闻学的挑战[J];新闻界;2012年10期

3 芮必峰;陈明惠;;新媒介环境下扩展了的“媒体”范畴——兼谈传统新闻学的调整与变革[J];新闻界;2012年14期

4 彭兰;;社会化媒体、移动终端、大数据:影响新闻生产的新技术因素[J];新闻界;2012年16期

5 覃力立;;从“Newspaper”到“News-Screen”——论未来报纸的数字化生存及中国报业改革[J];新闻界;2013年12期

6 向熹;;关注传播业变局下报纸从业者的“个体转型”[J];新闻界;2013年20期

7 吴万伟;;学术界和新闻媒体的衰落(上)[J];青年记者;2010年07期

8 李剑萍;20世纪中国的高等教育: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张力[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李金铨;;传播研究的典范与认同[J];书城;2014年02期

10 吴廷俊;王大丽;;从内容调整到制度创新:中国新闻教育改革出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婷婷;;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字报纸[J];今传媒;2012年07期

2 户松芳;;地方院校新闻学专业建设的调查分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郜书锴;;从集权到分权:媒介转型研究回顾与评述[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段京肃;陈堂发;;新闻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线索[J];当代传播;2012年01期

5 邹蕖;;浅议网络影响下电视的优势生存[J];当代电视;2008年05期

6 郜书锴;;重塑当代新闻传播业核心价值体系论纲[J];东南传播;2011年06期

7 周海钦;;从电视新闻言论类节目的崛起看新闻语态的变化[J];东南传播;2011年11期

8 杨娟;;全媒体背景下我国媒介全景化生产格局探讨[J];电视研究;2010年10期

9 王海玲;;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真实的新形态[J];电影评介;2009年20期

10 翟瑛栋;;WEB2.0时代下的媒介生态——基于虐猫事件的个案观察[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路鹃;;大众传媒时代,如何理解“媒介审判”?[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石长顺;石婧;;媒介融合与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改革[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3 石磊;;数据驱动新闻的制约与挑战[A];媒介化社会的社会文明建构——第四届“华中地区研究生新闻传播学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3年

4 祖俊;;大数据视域下“数字鸿沟”的样态分析[A];中华新闻传播学术联盟第六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娟;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涛;三网融合视角下我国广电运营商的TIMES融合运营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康全礼;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陈乐;新闻客观性原理的法律解读[D];复旦大学;2007年

5 李涛;美、日百年动画形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陈奕;“媒介事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石永军;论新兴媒体的公共传播[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梁智勇;全球化背景下通讯社在金融交易服务平台的博弈[D];复旦大学;2009年

9 郜书锴;全媒体时代我国报业的数字化转型[D];浙江大学;2010年

10 严利华;新媒介与中国公民参与[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东芳;我国报业的数字化发展方向初探[D];安徽大学;2010年

2 焦健;中国早间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艺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鲍婷;我国体育博客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万婷;网络体育媒体原创报道形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蔡立;基于平板媒介的报业价值创新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黎宇文;媒介融合下报纸新闻文本变革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武雪;全媒体时代报业网站的视频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青;数字报经营模式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梁婷;通识精神与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宫淑瑰;传播学视野下的网络语言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力丹;我国新闻学研究现状及方向[J];当代传播;2005年01期

2 顾明远;人文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04期

3 冯钢,朱光宝;案例教学法——新闻学教育的当代发展趋向[J];新闻界;2004年03期

4 刘建明;;关于报纸消亡的对话[J];新闻界;2006年01期

5 曾昭c,

本文编号:593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593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d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