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08:01
本文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摘要】: 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通常以效用尺度为其最重要的评判标准。追求有效性,是人类实践活动得以不断推进的驱动力。所以,在效用尺度的支配下,人类实践活动对人类需要的满足,构成了人类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领域、工作方式及工作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和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网络时代变革的要求,而且也是人的实践活动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新事物的本然要求。本文选取高校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展开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在绪言部分,本文以网络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挑战和机遇为出发点,提出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宏观背景,接着又全面系统地综述了迄今最前沿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思路方法。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概念、现状、特征和理论基础四个方面对此问题展开初步分析。 作为本文重点的第四部分,将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六个方面详细分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性;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意识活动过程和实践活动过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意识活动过程和实践活动过程详细分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最后分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 本文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评估标准为依据,进一步从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能力和素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内容的吸引力、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构建和谐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建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监管体系、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密切配合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具体对策,以期对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这也是本文研究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
【关键词】: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64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言9-14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现状10-11
- 1.3 研究意义11-12
- 1.3.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拓展延伸和深化发展11-12
- 1.3.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有助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12
- 1.3.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有助于高校适应网络化时代的要求,全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12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12-14
- 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概念、现状及特征14-18
- 2.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概念14-15
- 2.1.1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概念14-15
- 2.1.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15
- 2.1.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概念15
- 2.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现状15-16
- 2.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特征16-18
- 2.3.1 技术性16-17
- 2.3.2 复合性17
- 2.3.3 变动性17
- 2.3.4 弥补性17-18
- 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论基础18-23
- 3.1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效果理论18-19
-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理论19-20
- 3.3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有效性理论20-21
- 3.4 其它学科相关理论21-23
- 4.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过程及结果的有效性23-30
- 4.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性23-27
- 4.1.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及有效性23
- 4.1.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及有效性23-25
- 4.1.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及有效性25-26
- 4.1.4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有效性26
- 4.1.5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有效性26
- 4.1.6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及有效性26-27
- 4.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27-29
- 4.2.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意识活动过程和实践活动过程的有效性27-28
- 4.2.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意识活动过程和实践活动过程的有效性28-29
- 4.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29-30
- 5.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评估标准30-33
- 5.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估的根本标准30
- 5.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估的具体标准30-33
- 6. 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33-39
- 6.1 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能力和素质33-34
- 6.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训33
- 6.1.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主动提高能力和素质33-34
- 6.2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内容的吸引力34-35
- 6.3 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35-37
- 6.3.1 “眼睛对屏幕”的信息获取方法35-36
- 6.3.2 “思路对问题”的教育指导方法36
- 6.3.3 “键对键”“心对心”的沟通交流方法36-37
- 6.4 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37-38
- 6.5 建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监管体系38
- 6.6 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要密切配合38-39
- 结论39-40
- 致谢40-41
- 参考文献41-43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43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国旗;;浅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新西部(理论版);2012年Z3期
,本文编号:922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922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