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智障学生注意品质测试及对比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9 23:43

  本文关键词: 注意缺失 注意集中 注意分配 注意转移 注意广度 出处:《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智障学生的注意特征是心理学领域具有重要理论与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之一。针对智障学生注意品质研究在理论及方法上存在的不足,借鉴认知心理学反应转换及双重任务等研究模式,利用自行研制的注意品质测试系统,以普通学生为对照,对智障学生注意缺失进行了实验研究,初步探讨了智障学生注意缺失的心理生理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与普通学生相比,智障学生在注意的四个维度上均有非常大的缺失。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tention of mentally handicapped student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topics in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Using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reaction transformation and dual task research model, using the self-developed attention quality test system, taking ordinary students as the control, this paper carried out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attention deficit of mentally handicapped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ordinary students, the mental and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of attention loss of stud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are all very large in the four dimensions of attention.
【作者单位】: 鲁东大学;烟台市芝罘区辅读学校;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智障学生的注意缺失及运动性干预研究”(项目批准号:DLA090316)
【分类号】:G764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注意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但不同于意识。简单的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1]。智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该群体包含着十分复杂的智力残疾成因,注意力缺失是智障儿童心理缺陷的主要症状之一,有资料表明:约25%—40%的智障儿童在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林镜秋;大中小学生注意转移的实验研究[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2 扶健华;周成;郑寿星;胡活伦;;我国定向越野运动员注意特征的实验研究[J];体育学刊;2006年05期

3 刘镇铭;李世明;盛国瑞;王惠萍;衣文玉;杨克霞;康平;;智障学生注意品质测试系统的研制及应用[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4 高学民;;智障学生全脑型体育教学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迟立忠;运动人群与非运动人群注意特征比较及注意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军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龙涛;;在中师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阳光心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S1期

3 黄卫明;桑青松;;策略型学习者的情感策略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任向东;;论大学生人格的培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曲强;从图式理论谈阅读教学的优化[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杨鹏;黄宁夏;;Goldwave软件应用与英语自主学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周争艳;;韩剧情感诉求与观众心理接受浅析——以《蓝色生死恋》为样本[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8 邰蕾蕾;;医科院校女大学生的压力分析与压力管理浅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赵仁青;;感动教育之哲学管窥[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袁辉;应急决策群体的组织[J];安全;199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路由喻放;;Flash网络广告中的设计心理学[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牟云峰;;感觉类形容词的词义演变——从自身感觉到认知世界[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郭坚明;杨波;;广州市城区成年居民经常性负性情绪调查研究[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4 杨铖;刘建平;;论品牌的心理效应[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平延勋;;高职大学生“习得性无助感”初探[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苏丹;赵宏_";;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心理因素及其分析[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潘婷;;目标化思维的两个尺度[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黄敏;魏华;;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与英语教学[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米慧;叶玉清;;煤矿企业从业人员事故心理控制论述[A];Proceedings of 2010(Shenyang)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C];2010年

10 杨晓英;郑皓;;理工科大学贫困生心理特点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洪朋;优秀散打运动员知觉预测过程认知特征与神经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亓俊国;利益博弈:对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执行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斌;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6 丁彪;企业领导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何志鹏;人权国际化基本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付桂芳;自我调节学习结构模型的建构[D];吉林大学;2004年

9 贾影;中西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场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璐;乒乓球运动员决策过程认知加工特征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孙宝宏;规则变式三种习得和应用方式的迁移效果[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帆;三维立体画加工特点的眼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鹏欢;大连市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莲花;基于旅游者行为的南宁市入境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胡信奎;道路交通标志中对称结构效应的工效学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罗静深;论间接故意的意欲要素[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现状与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赵泓;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海燕,李云峰;分散和集中注意条件下的Stroop效应:意识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2 李永瑞;不同注意类型高水平运动员注意瞬脱特征的初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谭先明,陈更昌;心理量表在运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状况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郑辉;评价动作神经过程和神经类型的方法及其指标的初步探讨[J];昆明师专学报;1994年S1期

5 毛志雄;张力为;张智;;不同性质的学习活动与智力发展水平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1992年01期

6 阳晓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增强智障儿童注意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章建成;用探针法预测大学网球队员的名次[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8 徐本力,梁洪波,熊斗寅,郭敏华;“全脑型体育教育模式”的理性思考——强化左侧肢体体育训练的教育学、社会学和体育学基础[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吴雪萍;章建成;;不同动作技能活动方式对智障成年人体质健康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徐本力;高学民;粱洪波;李浩坚;;全脑体育教育与人的第二大脑——双手运动潜能的全面开发[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永瑞;不同注意类型高水平运动员注意瞬脱及注意能力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2 迟立忠;运动人群与非运动人群注意特征比较及注意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勇,潘树坤;篮球教学中应加强“注意品质”的培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2 曾晓彬;排球运动与注意品质[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2期

3 林镜秋 ,杨广兴 ,李桂荣 ,张乃宽;关于中学生注意品质的实验报告[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4年05期

4 李贵山;;散打运动员的注意品质探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17期

5 燕国材;;心不二用与一心二用——谈注意的集中与分配[J];上海教育科研;1985年04期

6 张田;孙卉;贾林祥;;大学生注意分配能力影响因素及实验设计的反思[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9期

7 倪向利;;对高职不同专业学生注意分配差异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1年20期

8 孙永武;;武术散打技术动作协调性与注意分配的相关性[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年04期

9 孟海江;周成林;王树明;;注意分配训练对优秀散打运动员反应速度和动作准确性影响研究[J];体育科学;2007年12期

10 朱丹;杨道宁;曲润杰;;摔跤运动员认知方式与注意广度、注意分配特征的相关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芳;李先雄;;蹦床运动员注意特征与动作难度的关系研究[A];第4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周百之;;力量练习对注意特征的影响[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3 刘盼;周晓林;吴艳红;;知觉组织诱导注意转移:来自西蒙效应的证据[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何俊锋;李小健;周雪雯;;数量化加工的注意与视觉转移的神经关联(续):自决呈现[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胡炳政;;自上而下的注意分配与注意捕获之间的相互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宋耀武;;视觉信息保持与整合过程中注意转移与眼跳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罗湘林;;我国运动员注意特征研究的述评[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李小健;何俊锋;周雪雯;;数量化加工的注意与视觉转移的神经关联:短时呈现[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余芬芬;曹晓华;田学红;金美珍;;注意转移准确性的眼动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任衍具;;序列点阵整合中的注意分配及其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新奇;新教师如何克服注意分配性差的障碍[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耿立才;情绪也需降温[N];医药经济报;2003年

3 吴国隆;夏季应给情绪“降温”[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记者 潘宇红 通讯员 蔡少健;不要让情绪被雨“淋湿”[N];广州日报;2004年

5 陶宁邋龚锐 傅鉴;“的哥”反应慢 GPS来提醒[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7年

6 杭兰芳;春季需防“精神异常”[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7 方进;好发“火”者的熄“火”药方[N];保健时报;2005年

8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汪源;自由是智慧的源泉[N];江苏教育报;2009年

9 苏继秋 余九龙 ;飞行员的“ 心理绿洲”[N];解放军报;2003年

10 西南证券 张刚;洞察机构动向 把握年报行情[N];中国经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迟立忠;运动人群与非运动人群注意特征比较及注意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2 张开冉;低驾龄驾驶人典型驾驶心理—行为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鲍敏;工作记忆中的注意的行为学与fMRI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陈小异;海洛因成瘾戒断者注意功能障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何梅;烧伤并发抑郁情绪认知加工特点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6 马艳丽;驾驶员驾驶特性与道路交通安全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潘毅;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视觉注意捕获及其自动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国愉;青年军人特质焦虑及其认知加工特点[D];西南大学;2007年

10 李永瑞;不同注意类型高水平运动员注意瞬脱及注意能力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保奎;我国高水平排球运动员注意能力特征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2 陈丽;长春市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不同专项学生注意品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朱丽君;小学生内源性与外源性注意转移能力发展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陈瑕;情绪启动状态对学困生外源性注意转移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1年

5 王一楠;内源性眼跳前注意转移的时间进程[D];河北大学;2011年

6 杨华东;乒乓球新手—熟手—高手注意特征比较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7 赵晓超;篮球、田径运动员不同运动强度下注意品质变化特点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高威;注意和成就目标定向在网球专选班学生和网球运动员间的比较性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9 高宇;注意和成就目标定向在篮球专选班学生和高水平运动员间的比较[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10 于玲玲;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运动员注意特征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45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445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9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