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泛在学习理论视角下自学考试教育范式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8-04-09 18:06

  本文选题:泛在学习 切入点:自学考试 出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摘要】:泛在学习理论认为,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使用身边的学习设备获取所需要的任何信息,其理论基础有: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后现代主义学习观、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认知等,该理论强调了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及主动建构,重视非正式学习和学习过程的交互。自学考试与泛在学习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泛在学习理论视角下,自学考试的教育范式应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确立以考生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完善学习资源信息模型建设、大力发展非正式教育模式、改革学业评价方式等。
[Abstract]:Universal learning theory holds that anyone can obtain any information needed by using the learning equipment around him at any time and anywher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theory is: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al values, post-modernism learning view.Social constructivism and situational cognition emphasize the central position and active construction of learners and emphasiz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formal learning and learning process.There is a nat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study examination and ubiquitous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arning theory, the educational paradigm of self-study examination should be reform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establishing the examinee oriented educational value orientation and perfecting the information model of learning resources.Vigorously develop the non-formal education model, reform the way of academic evaluation,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人事处;四川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三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术发展史(1978-2010)”(批准号:12YJA88009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726.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2 庞春红;郦晓宁;;泛在学习的多维透视[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余胜泉;杨现民;程罡;;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4 大XZ丰,康乃美;中国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考察[J];教育评论;2003年06期

5 彭莉;刘瑛;彭鹿;刘海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业评价方式改革初探[J];中国考试;2011年04期

6 丁钢;;无所不在技术与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7 李卢一;郑燕林;;泛在学习的内涵与特征解构[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年04期

8 曾跃林;;浅论自学考试的课程综合评价[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18期

9 杨现民;余胜泉;;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信息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9期

10 杨现民;余胜泉;;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进化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能先;;教育科研概念论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3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李继秀;不拘一“格”育人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欧元雕;王一雅;黄邦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范式转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10 赵谦;;土地整理立法课程的诊所式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3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8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史阿娜;;“范式”涵义知多少——对库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张志伟;;波普尔、库恩与传统科学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宗建;二象对偶时间视角下权衡定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袁征;初中生课下有效学习方式现状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晓楠;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9 毕红轶;新课程视域下的思想品德课生命观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荣杰;李盛聪;;建构主义——网络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成人教育;2008年01期

2 周立元;;基于资源的开放式网络课程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4期

3 曹晓明;;基于“学习流”的教学支持系统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12期

4 赵厚福;祝智庭;吴永和;;数字化学习技术标准发展的趋势、框架和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02期

5 李徐平;和金生;;新划分标准下的知识进化与知识传播模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中)[J];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7 张浩;汪楠;;新时代下的学习新模式——泛在学习[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13期

8 国光友;王文利;余运英;;网络教育中学习论坛的设计与开发[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闫安;达庆利;;基于生态位构建的企业进化模型[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01期

10 孙福万;远程教育:一种后现代教育[J];开放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从意;;试析自学考试的教育功能[J];中国考试(高考版);2003年02期

2 边星灿;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自学考试的改革和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3 张华 ,李炜;浅议自学考试教育中的德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1年09期

4 彭瑞珍;;浅谈自学考试与终身教育[J];河北自学考试;2006年07期

5 任福昌;考试与教育的历史考察──兼议自学考试形式和自学考试教育形式的结合[J];中国高教研究;1996年05期

6 王志武;试论自学考试价值取向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与意义[J];湖北招生考试;2003年04期

7 高利容;杨兰;王徐红;;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融合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年08期

8 刘玉良;论自学考试教育中的“教考分离”[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1期

9 潘阳,王连晓;试论自学考试教育方式的转变[J];中国高教研究;1999年05期

10 ;2001年下半年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一)试题[J];河北自学考试;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田隽;;成效教学——自学考试教育的生命线[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自学考试教育观念的历史跨越[N];光明日报;2000年

2 刘昕(作者单位: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自学考试辅导系统初探[N];甘肃日报;2005年

3 贾劲松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自考办副主任;教育理念:自考校园文化的核心[N];光明日报;2000年

4 宗泉考;自考就是教育制度[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陈宝瑜;高等自学考试教育的突围[N];人民政协报;2005年

6 赵文经;德育不应该被遗忘[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李德锦;自考,适应市场服务细化[N];深圳商报;2005年

8 孙立群 李勇;适应终身教育需求 深化自学考试改革[N];法制日报;2002年

9 贺;高自考走过二十年[N];人民政协报;2001年

10 汪伟;让农民学历“富起来”[N];天津日报;2004年



本文编号:1727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727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a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