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书面语偏误形成的语感图式分析及教学论思考
本文选题:聋生 + 书面语 ; 参考:《语文建设》2013年02期
【摘要】:聋生书面语偏误是聋生语文教学中亟需破解的难题。本文基于语感概念提出聋生"手语语感"与"书面语语感"双重结构内涵,并利用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从言语活动中的"同化"、"回避"、"顺应"动态关系分析书面语偏误产生的原因。最后从教学论角度提出,应以语识为途径培养语感,探索构建聋校语文教学的汉语知识新体系。
[Abstract]:Written language bias of deaf students i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Chinese teaching for deaf student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language sens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ual structural connotations of "sign language sense" and "written language sense" of deaf students, and makes use of the "schema" theory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errors in written language from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of assimilation, avoidance and adaptation in speech activities. Final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eaching theory, we should cultivate the sense of language by means of language recognition and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system of Chinese knowledge in Chinese teaching in deaf schools.
【作者单位】: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筹);
【分类号】:G7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铃;汉语手语语法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8期
2 王培光;语言教学中的语感因素[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存友;英语语感的特性、功能及其培养[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2 蔡荷芳,陈淑萍;高师普通话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池州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3 刘曙峰;语文学科独立的历程与反思——从建国后中学语文教材发展史看语文学科建设[J];湘南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张艺,赵静;国外语文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5 张洁;朗读与朗读教学辨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张长岚;半固定结构与英语词汇教学──以get的结伴能力为例[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方柯;浅论语感与内隐学习[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潘美明;开启学生的兴趣之门[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9 周健;论华语语感培养的原则与方法[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郑欢欢;改变写作教学困境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培光;;教学语法与语法教材——试论新加坡《高级华文》的语法教材[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2 周健;;语块教学在培养汉语语感中的作用[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叶丽新;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于源溟;预成性语文课程基点批判[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胡绪阳;语文德性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魏薇;小学阅读教学的生活体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史成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慕君;阅读教学对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田良臣;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云知;近20年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朱光胜;论对外汉教学中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3 付安权;东乡族小学生汉语文学习困难与教学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朱建萍;试论研究性阅读[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马敏;诵读与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黄丽君;感悟式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尝试[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徐晓芳;论九十年代都市小品文[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8 陆葵;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积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白淑霞;语感的形成和发展[D];河南大学;2004年
10 杨兴玉;历史反思与生态建构—当代语感理论的认知基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吕秋凝;过渡语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指导意义[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成敏;;为聋生多配几把提高书面语能力的钥匙[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9期
2 刘丽芳;;让聋生体会阅读的魅力[J];语文天地;2009年15期
3 唐宁宁;;走进语言,从日记开始[J];现代特殊教育;2010年04期
4 罗军凤;;重视聋生的数学语言训练[J];现代特殊教育;2007年03期
5 赵健全;;也谈聋生自信力的培养[J];现代特殊教育;2004年06期
6 曹兆欣;;语文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J];宁夏教育;2011年06期
7 刘升;在聋校实行双语教学的意义[J];广西教育;2002年13期
8 倪卫东;;聋生书面语省略现象的调查和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年03期
9 刘鹏;杨进朋;;读、说、写综合训练,提高聋生书面语能力[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年09期
10 唐宁宁;;依托文本 指导运用——聋生学习语言实例评析[J];现代特殊教育;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笑竹;;浅谈对聋生的剪纸教学[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李琼;;聋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刘金顺;;特校要加强对聋生家长家教的指导[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4 渔歌子;朱晓兰;;聋生的刺猬心态及其教育诱导[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5 渔歌子;朱晓兰;;聋生的刺猬心态及其教育诱导[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6 吴立平;王彤;刘历秦;;聋生不良行为的表现原因危害及对策[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7 张志和;余烈;;聋生情感的特殊性及其教育诱导[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8 张志和;凌志根;;聋生自我控制的特殊性及自我控制的培养[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志和;凌志根;;聋生自我控制的特殊性及自我控制的培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陈昕陈;;发展聋生语言 提高交往能力[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毕节地区盲聋哑学校 赵珊;提高聋生书面语言能力之我见[N];毕节日报;2009年
2 毕节地区盲聋哑学校 赵珊;加强聋生词语教学 奠定聋生语言基础[N];毕节日报;2009年
3 鹤壁市特殊教育学校 栾雪莲;舞蹈对提升聋生心理素质的影响[N];周口日报;2009年
4 亓振峰;试论现代化教学手段对聋生思维发展的作用[N];莱芜日报;2010年
5 梁山特殊教育学校 邹兴桂;重视聋生心理健康教育[N];学知报;2010年
6 陶新华;初中聋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N];九江日报;2010年
7 威宁县特殊教育学校 王明丽;聋生语言沟通障碍成因分析及对策[N];毕节日报;2011年
8 黔南州特殊教育学校 唐清毅;强化聋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N];黔南日报;2011年
9 沈一文 汕尾市特殊教育学校;浅谈聋生背诵能力的培养[N];汕尾日报;2011年
10 江都市特殊教育学校 徐来庆 姚冬萍;促进聋生的语言生成[N];江苏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素红;聋生解决加减文字题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爱青;赌博任务下聋生情感决策特点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蒋亚清;特校聋生离校出走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冯敏;书面词语和手语图片对聋生语义分类影响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天放;双语沟通法对小学聋生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伟锋;13-15岁聋生与健听学生表象能力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晓梅;聋校语言教学方法的调查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志强;贵州苗族地区特殊教育学校苗族聋生社会适应行为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8 郭莉;聋校语言教学与手语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9 包葵;中学聋生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之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董文超;重听大学生边缘性处境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51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951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