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西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探析——以贵州遵义为例
[Abstract]: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with the promo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s wartime education policy and the efforts of all circles of Zunyi society, the education in Zunyi area developed rapidly, the number of schools,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creased rapidly, and the results of education were remarkable. It also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from relatively loose to the involvement of official ideology, diversity of talent training and unbalanced development.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Zunyi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alleviat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imbalan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 supported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prepare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post-war reconstruction, and its educational practice also left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遵义师范学院历史系;
【分类号】:G75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良武;抗战时期贵州商业的发展[J];安顺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2 李良品,彭规荣;论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明清书院的组织、教学与藏书管理[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3 彭福荣;论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古代教育的兴盛及原因[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4 高天明;;近代我国大学精神透视[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徐扬;论辛亥革命后的贵阳城市近代化[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袁源,袁源;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对西南教育的影响[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李良品;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历代科举人才的地理分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张永民;刘军;;论抗战期间文化内迁与贵州社会的迁变[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9 莫宏伟;论高校内迁对西南地区教育近代化的影响[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莫子刚;抗日战争时期贵州发展民族教育之历史考察[J];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静;;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对西南高等教育的影响[A];直面血与火——国际殖民主义教育文化论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媛;回望与沉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肖良武;云贵区域市场研究(1889-1945)[D];厦门大学;2007年
3 朱潇潇;专科化时代的通才之辨[D];复旦大学;2008年
4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何方昱;“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时代》月刊(1941—1948)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陈学军;我国近代中学组织结构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雯;清末民初贵州私塾改良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2 谭忠秀;布依族社会变迁与家庭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杨艳;挣脱传统的桎梏[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永民;抗战时期的西南边疆教育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5 高志刚;论明代贵州书院发展及对贵州区域文化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洪祥;;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黑河教育;2010年01期
2 郭开朗;;在2010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湖南教育(上);2010年02期
3 罗贤辉;;对提高和形成学院办学思想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2期
4 王田;;抗战时期羌族地区的人类学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立足创新推动教育发展 注重质量提高办学水平[J];当代江西;2010年01期
6 赖配根;施久铭;;抢占新一轮教育发展的制高点——记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践[J];人民教育;2010年05期
7 朱铁志;;别让空中课堂停留在空中[J];世纪;2010年02期
8 黄保希;黄雯;高黎明;刘传富;叶菊萱;万小梅;;新形势下高校离退休工作探析[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苏辛;;把握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02期
10 冯成杰;;试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教育政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跃;;从电影《租期》探析中西文化中解决家庭矛盾的方式[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徐杭伟;孙国方;;作为一种理念“开放—自主”培训具有抽象的概括性和深刻的思辩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浙江卷)[C];2010年
3 刘旭东;;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4 马洪江;陈松;黄辛建;;四川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马尔康县农村教育调查研究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5 许宏应;;中师班主任自我心理调节的紧迫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陈宏杰;;实施素质教育 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协调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7 雷彩虹;张亮;;如何全面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8 程兆见;;构建骨干教师群体,发挥骨干教师作用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9 孙书凯;;论青年教师整体素质优化之探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10 姚志良;;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育发展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姚晓丹;教改怎样惠及每一个学生[N];光明日报;2011年
2 记者 任维东;云南基础教育树丰碑[N];光明日报;2011年
3 郑慧玫;工伤保险与雇主责任险关系探析[N];中国保险报;2011年
4 记者 朱虹 刘志强 田豆豆;他们,这样纠正“教育失衡”[N];人民日报;2011年
5 记者 朱虹 刘志强 田豆豆;他们,这样纠正“教育失衡”[N];人民日报;2011年
6 记者 任维东;云南基础教育树丰碑[N];光明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姚晓丹;教改怎样惠及每一个学生[N];光明日报;2011年
8 郑慧玫;工伤保险与雇主责任险关系探析[N];中国保险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张雯婧 实习生 王音;四套“组合拳” 降温择校热[N];天津日报;2011年
10 ;海口市投入近3亿元新增1.4万个中小学学位[N];海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磊;危机与改革:赞比亚经济改革历程探析(1975-2008)[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玉红;中国国民政府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3 张炜达;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李隆文;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县级政府管理研究(1937-1945)[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杨卫安;我国城乡教育关系制度的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闻待;论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里鹏;建国初期山西老区经济制度变迁研究(1949-1956)[D];山西大学;2010年
8 王洪玉;甘南藏汉双语教育历史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李东;人口流动与重庆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蔡秋梅;中国政府推进教育公平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荣;国内童装成人化现象探析[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2 牛天玉;民国时期中国西部科学院的自然资源调查及其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3 张萌;“同情”现象的本质及意义—舍勒的“同情”概念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舒丹;道德主体的培养[D];西南大学;2010年
5 蒋广峰;抗战时期大众文化的重要特征——悲壮美[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敏;20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地区战争难民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郝建云;于右任监察思想及其实践研究(1931-1945)[D];西南大学;2010年
8 戴现华;抗战时期大后方科学团体的嬗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罗艳梅;全面抗战时期三大政治力量对抗战领导的认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林军辉;宗教改革、王权、乡绅与英国都铎时期的议会演变[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10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410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