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干预对父母预防学龄前儿童家中意外伤害的效果研究
本文关键词:教育干预对父母预防学龄前儿童家中意外伤害的效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背景:学龄前儿童是发生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家庭是他们最常发生意外伤害的场所。学龄前儿童的父母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知识、信念/态度、行为状况普遍较差,而他们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相关知识水平,是否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态度,是否改变自身的危险行为,对孩子的教育监督力度等都可能对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在幼儿园中针对学龄前儿童的父母进行预防儿童家中意外伤害的教育干预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目的:描述父母预防学龄前儿童家中意外伤害的知识、信念/态度、行为现状;评价教育干预对父母预防学龄前儿童家中意外伤害的知识、信念/态度、行为的干预效果。 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研究,便利抽取广西省柳州市两所幼儿园,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定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选取45名研究对象。对干预组进行三次教育干预,内容包括儿童烧烫伤、跌落、窒息、中毒四种意外伤害的预防,方式是通过专题讲座、开展讨论并向父母发放宣传资料。在教育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知识、信念/态度、行为进行评价。 结果:共对81名研究对象完成全部资料收集,其中干预组40名,对照组41名。在干预后、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干预组的知识得分、信念/态度得分、行为总分、预防烧烫伤、跌落、窒息行为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干预组预防中毒行为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干预后、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干预组的知识得分、信念/态度得分、行为总分、预防烧烫伤、跌落、窒息行为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在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干预组预防中毒行为得分与干预前和干预后相比,均有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所有指标在所有时间点的自身对照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知识条目答对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的有18个条目;两组信念/态度、预防烧烫伤行为、预防跌落行为、预防窒息行为及预防中毒行为的条目各选项所占的百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的分别有9个条目、8个条目、7个条目、4个条目及11个条目。 结论:教育干预可有效提高父母预防学龄前儿童家中意外伤害的相关知识水平,改善相关信念/态度并提高相关行为水平。
【关键词】:意外伤害 教育干预 学龄前儿童 父母 预防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7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前言8-11
- 一、研究背景8-9
- 二、研究目的9
- 三、研究假设9-10
- 四、操作性定义10-11
- 第二章 文献回顾及概念框架11-23
- 一、文献回顾11-21
- (一) 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11-12
- (二) 儿童意外伤害12-15
- (三) 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15-16
- (四) 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干预性研究16-21
- 二、概念框架21-23
- 第三章 研究设计23-29
- 一、研究类型23
- 二、研究对象23
- 三、抽样和分组方法23-24
- 四、具体干预方案24-25
- 五、测量指标与研究工具25-26
- 六、资料收集的步骤26-27
- 七、质量控制27
- 八、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27-28
- 九、伦理方面的考虑28-29
- 第四章 结果29-79
-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29-31
- 二、父母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相关知识干预效果31-41
- 三、父母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相关信念/态度干预效果41-51
- 四、父母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相关行为干预效果51-79
- 第五章 讨论79-100
-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79
- 二、父母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相关知识水平及教育干预对其干预效果分析79-83
- (一) 教育干预前父母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相关知识状况79-80
- (二) 教育干预对父母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相关知识的干预效果80-83
- 三、父母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相关信念/态度水平及教育干预对其干预效果分析83-87
- (一) 教育干预前父母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相关信念/态度状况83-84
- (二) 教育干预对父母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相关信念/态度的干预效果84-87
- 四、父母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相关行为水平及教育干预对其干预效果分析.87-100
- (一) 父母预防儿童意外伤害行为总体水平及干预效果分析87-88
- (二) 父母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各部分行为水平及干预效果分析88-100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100-103
- 一、结论100
- 二、研究意义100-101
- 三、研究的局限性101
- 四、对今后研究的建议101
- 五、研究者对教育干预过程的评价101-103
- 参考文献103-109
- 附录109-116
- 致谢116-11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崇华;邱厚盛;邱厚兴;;7~13岁儿童意外伤害干预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6年04期
2 蒋继萍,黄圣荣,林发秀,周希玲,郭敏,李运莲,谢万忠;沙市7岁以下儿童意外事故干预试验研究[J];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8年04期
3 郝滨,李瑞华,刘玉芬;哈尔滨市集居儿童意外伤害的干预与效果纵向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年03期
4 宋文珍;;预防和控制儿童意外伤害的基本对策[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年04期
5 石淑华;;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年04期
6 林戈,刘维兰;广西一市两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华夏医学;1999年04期
7 时颖,焦淑芳,谢瑾,王瑜,尹香君;北京市城市和农村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现况及影响因素比较[J];疾病控制杂志;2004年06期
8 张佩斌;陈荣华;朱玉华;;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设计及实施效果评估[J];疾病控制杂志;2007年03期
9 时颖;焦淑芳;谢瑾;王瑜;尹香君;周滢;;北京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10 孟四清;;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特点与教育[J];天津教育;2006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燕;小学生意外伤害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D];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教育干预对父母预防学龄前儿童家中意外伤害的效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387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