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使用与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的社会化
本文关键词:语言使用与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的社会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论文研究冲动来自于笔者自身的特殊身份——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他们是自小接受汉语教育并参加汉语言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入学考试的维吾尔族中的一类社会群体,对笔者可以说是“己文化研究中的己文化研究”。本论文试图通过对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语言社会化的研究,揭示双语使用对该群体产生的影响,并且,借助边缘人理论,分析该群体社会化所致的“边缘化”的结果。本论文最终以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的跨语言体验、语言能力差异促使心理差异、与主流社会适应及民族归属感为分析点反思该群体社会化的过程。 本论文从语言使用视角研究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的社会化,就是要说明社会化过程中被置于文化边缘或文化边际的位置,而这一群体进入社会后得不到主流社会或维吾尔族社会的理解和关注,才容易出现各种社会现象。也就是说,该群体到了被偏见和被歧视的地步,从而迫使该群体从文化边缘滑向了地位边缘。此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要说明这一现象,并阐析这一现象形成的过程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 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同时受到本民族母体文化与汉民族主流文化的双重影响与熏陶,游离于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体系间,在与主流社会的接触、民族归属等方面存在诸多特殊点;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他们不论在主流社会中还是维吾尔族社会中均处于边缘地带。本论文也借此呼吁主流社会与维吾尔族社会对该群体的正视,使其扬长避短,更加自如地发挥优势,尝试营造多元文化的宽容氛围。 本研究为典型的定性研究,主要采取文献法、参与观察法及深度访谈法的研究方法进行。笔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成员之一,在常年的自身体验和思考基础之上运用专业研究方法,搜集第一手资料。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阐述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现象的缘起,从国家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中对“民考汉”的定义,到当代维吾尔族社会中的“民考汉”群体的产生。第二,从语言使用角度出发,以社会适应、母体文化淡化、身份归属为考察点探讨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的社会化过程,提出其“边缘化”的社会化结果。第三,反思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的社会化过程,以该群体的跨语言体验、心理差异、社会适应及身份归属作为分析点,最终定位该群体“边缘化”的结果。
【关键词】:维吾尔族 民考汉 语言使用 社会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759.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导论9-25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9-12
- 一、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社会化研究的意义9-10
- 二、从"语言使用"视角展开社会群体社会化研究的缘由10-12
- 第二节 论题相关研究动态综述12-18
- 一、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语言使用相关研究12-13
- 二、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社会化相关研究13-16
- 三、论题相关研究理论述评——"边缘人"理论16-18
- 第三节 论题相关概念的界定18-21
- 一、语言使用18-19
- 二、社会群体19
- 三、社会化19-20
- 四、"民考汉"群体20-21
-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21-25
- 一、研究目的21-22
- 二、研究内容22-23
- 三、研究方法与实施23-25
- 第二章 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现象的缘起25-32
- 第一节 国家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中对"民考汉"的定义25-28
- 第二节 当代维吾尔族社会中的"民考汉"群体28-32
- 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维吾尔族社会中"民考汉"群体的产生28-29
- 二、对于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的具体理解29-32
- 第三章 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的社会化32-45
- 第一节 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语言的社会化32-36
- 一、语言是社会化的主要工具32
- 二、维吾尔族第二语言的获得与使用32-34
- 三、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的双语使用34-36
- 第二节 双语使用对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社会化的影响36-41
- 一、双语使用与主流社会的接触36-38
- 二、双语使用与情景困惑38-40
- 三、母体文化淡化现象的出现40-41
- 第三节 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边缘化"及其原因分析41-45
- 一、"双重边缘化"——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的场域41-43
- 二、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边缘化"原因分析43-45
- (一) 母体文化社会化的欠缺43
- (二) 主流社会文化的单向民族观43-44
- (三) 社会情境与民族认同的拉锯44-45
- 第四章 反思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的社会化过程45-50
- 第一节 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与语言使用分析45-46
- 一、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的跨语言体验45
- 二、语言能力差异促使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的心理差异45-46
- 第二节 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与主流社会适应分析46-50
- 一、主流社会的悖论——"纳入"与"缺位"46
- 二、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的民族归属感46-48
- 三、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是文化边缘?还是地位边缘?48-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4
- 后记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鑫;;阿里木(维吾尔族)[J];中国民族;2011年07期
2 玛依拉·买买提;;浅议汉维委婉语的文化异同[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陈介心;;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情感诉求及其文化意蕴[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朱贺琴;;维吾尔族人生礼俗与节日习俗中的文化生态[J];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5 祁燕;樊卫兵;;新疆维吾尔族民间养生健身研究[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杨苏;;新疆伊犁地区维吾尔族“私奔婚”现象的思考——以察布查尔县某村为例[J];西安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7 梁艳菊;;赛福鼎·艾则孜(维吾尔族)[J];中国民族;2011年07期
8 胡欣霞;;新疆维吾尔族伊斯兰教信教者阶层心理状态分析[J];新疆社科论坛;2011年03期
9 闫艺;孙世明;;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维吾尔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梁艳菊;;翦伯赞(维吾尔族)[J];中国民族;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新疆村”课题组;;“新疆村”的现状及其经营活动[A];城市中的少数民族[C];2001年
2 武丽君;滕玉芬;刘晖;刘芳;库尔班江;龚瑶;;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点[A];中华医学会全国风湿病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库热西江·托呼提;肉仙古丽;哈木拉提·吾甫尔;库热西·玉努斯;;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RhD阴性人群家系调查与系普分析[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阿依克孜·卡德尔;吐尔根·依布拉音;;古代维吾尔文献数字化浅谈[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唐和年;杜宇奎;张总刚;李明;刘筠;郭永忠;阿不拉江;郭盛;马中原;阿依别克;;汉族与维吾尔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6 李丹;王昕;王淑梅;楼雅卿;章国良;;中国人群CYP3A5与MDR1基因多态性对葡萄柚汁所致尿6β-OHF/C比值变化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徐臻荣;童秀珍;曾朝新;;和田棉纺厂维吾尔族职工营养调查报告[A];中国营养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8 库热西江·托乎提;哈木拉提·吾甫尔;伊力哈木江·沙比提;;中国和田地区维吾尔族人群Rh血型研究[A];中国输血协会第三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C];2004年
9 魏兰;洪切木;;维吾尔族和汉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危险因素比较及健康指导[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布艾加尔·哈斯木;马依彤;汤宝鹏;郑红梅;;维汉民族住院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影响因素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杨建光;汉族村里的维吾尔族书记[N];新疆日报(汉);2003年
2 本报记者 姚依农;让“维吾尔族第二故乡”走向市场[N];湘声报;2008年
3 记者 李玲 刘宏鹏;姜万富:维吾尔族同胞拿我当亲人,特别温暖[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本报记者 任红芳 实习生 马冬梅 通讯员 肖燕湫;李博:助群众致富的大棚技术员[N];阿克苏日报;2009年
5 禾子;维吾尔族用药重花、果、仁[N];中国民族报;2001年
6 本报通讯员 阿里木江 苏力坦;14名维吾尔族孤儿赴山东学习[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4年
7 王慧敏;“不管在谁家,都是自己的孩子!”[N];人民日报;2008年
8 雪风;比翼双飞的维吾尔族夫妇[N];中国民族报;2004年
9 记者 赵承;中南海里,总理与维吾尔族农民的兄弟之会[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黄适远;维吾尔族锵的制作技艺[N];中国民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卡丽比努尔·买买提;维吾尔族精神民俗审美文化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2 阿布都哈德(Abduqadir Semet);地域认同与社会交往[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毛颖;维吾尔族和汉族冠心病危险因素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4 辛宏伟;3-6岁维吾尔族儿童汉语语言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鲁晓擘;新疆维吾尔族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准种特性及其生物学意义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6 李琳琳;膳食因素和Calpain-10基因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7 玛依拉·吾甫尔;ApoE、HLA-DRB及ACE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自然长寿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8 王海霞;农村维吾尔族女性的行为特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孙玉萍;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相关基因和环境因素及与代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10 林琳;新疆部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简娜古丽·阿木提;语言使用与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的社会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阿达力别克;维吾尔族男性不育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3 刘宣;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维吾尔族及汉族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初探[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4 白黎军;新疆维吾尔族英吉沙小刀工艺特质[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安尼瓦尔;新疆维吾尔族冠心病住院病人危险因素初步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1年
6 阿曼古丽·尤努斯;和田地毯文化及其变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7 宋伟伟;维吾尔族歌唱家热比亚·买买提的声乐艺术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建军;维、汉族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9 王莉莉;针刺维吾尔族单纯性肥胖瘦素抵抗及相关因素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10 马晓丽;PPAR-γ2基因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2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语言使用与维吾尔族“民考汉”群体的社会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1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441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