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全纳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师全纳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全纳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总趋势。高师院校必须做好培养全纳型教师的准备,既要加强在职教师全纳性的专业发展,也要完善培养全纳型教师的教育体系,为推行全纳教育,构建全纳学校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 长春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
【关键词】: 高师 全纳型教师 全纳教育
【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全纳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基金编号2012B283)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吉林省全纳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GHl2242)
【分类号】:G760
【正文快照】: 全纳教育理念从1994年提出发展至今,其“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的基本理念已得到各国教育界的普遍认可。面对越来越迫切的教育平等、教育民主的要求,全纳教育的研究领域也随之延伸扩展,由只针对残疾儿童发展到包括正常孩子在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建伟;季茂岳;;全纳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新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沈卫华;;全纳: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课题[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3 陈玉英;;论全纳教育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陕西教育·理论;2006年08期
4 田瑞云;;全纳教育思想及其在教师教育中的意义[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7年03期
5 张玲;;高师全纳型教师培养初探[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玉美;;全纳教育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的新挑战[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2 杨登;;全纳教育新视野下的农村小学[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12期
3 王娟;田蓉;;我国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全纳教育政策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年02期
4 王娟;王嘉毅;;我国职前教师教育中全纳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12期
5 梁春娟;杨晓萍;;我国学前全纳教育师资培训刍议[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9年Z1期
6 冯雅静;;随班就读教师核心专业素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玉美;全纳教育理念下幼儿教师素质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婷婷;对一名边缘儿童干预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肖艳新;全纳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聋生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进;美国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扶持与教育[J];班主任;2004年09期
2 袁婷婷;中国的全纳教育:从树立全面的理念做起[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黄志成;从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到全纳教育——国际教育思潮发展趋势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2期
4 王斌华;教师评价:增值评价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23期
5 佘泽敏;王晓燕;;全纳教育视野下的教育评价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2期
6 刘延东;;推进全纳教育,促进和谐世界建设——在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上的发言[J];世界教育信息;2008年12期
7 任静;;浅谈“全纳教育”理念下的师生关系[J];教育与职业;2005年27期
8 孙伟霞;全纳教育:理念与实施[J];煤炭高等教育;2003年03期
9 黄志成;全纳教育:21世纪全球教育研究新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1期
10 黄志成;试论全纳教育的价值取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云英;主编通讯[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9期
2 雨林;;部分国家的全纳教育实施政策[J];现代特殊教育;2009年04期
3 刘昊;社区中的教育资源对于推行全纳教育的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6期
4 钱丽霞,杨继英;发展全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构想[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Z1期
5 黄志成;西班牙:大力推广全纳教育[J];上海教育;2003年08期
6 田静,王凌;全纳教育:实施模式、策略和实践特征[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9期
7 徐玉珍 ,黄志成;全纳教育的具体落实:全纳学校[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年04期
8 佚名;;全纳教育:一个有点陌生的教育理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03期
9 张宝蓉;以全纳教育的视角看教育公平[J];教育探索;2002年07期
10 邓猛,潘剑芳;关于全纳教育思想的几点理论回顾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平红姣;;“全纳教育”观指导下的精神科护患关系构建[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会亮;;英国全纳教育:让所有人融入主流的权利[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董尼;;在全纳教育理念视角下的摄影教育实践[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4 翁绮睿;;英国全纳课程的发展进程与困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吕海洋;;论高师学生书写思维的形成[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邓如陵;;论高师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7 卢璐;;谈高师和声教学内容的调整[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论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构成——高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9 丁之奇;李铁君;王洪波;;优秀中学教师与高师学生个性特征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10 姚红卫;;再议高师和声公共课教学之目标、内容及技能培养[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孟军;全国高师学生工作研究会年会首次在我省举行[N];青海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高靓;世界目光聚焦全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刘延东;推进全纳教育,促进和谐世界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记者 王莉;拉萨市残联积极推行全纳教育[N];西藏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刘小兵;全纳教育是建设全纳社会的最有效途径[N];光明日报;2009年
6 汪培坚 廖建霞;衢州中专践行全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记者 秦保树 通讯员 李晓阳;新乡幼师在德育工作中引入全纳教育理念[N];新乡日报;2010年
8 谢云挺;全纳教育:起点公平始于“有教无类”[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记者 彭薇;“全纳教育”培养通才兼顾偏才[N];解放日报;2009年
10 艾丹青邋通讯员 郑锦杭 张萍;“明珠”的孩子说这里没人叫我“乡巴佬”[N];杭州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柳;从隔离到全纳[D];西南大学;2009年
4 吕雯慧;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宋志强;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6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曾昭鹏;环境素养的理论与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吕晓;学前听障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杨运强;梦想的陨落:特殊学校聋生教育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媛媛;美国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晓明;美国全纳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曹江;高师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裴巧灵;芬兰全纳教育研究—历史、现状及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婷;北欧全纳教育的特色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会敏;全纳教育理论分歧的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楠;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借鉴[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影;加拿大全纳教育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宁;澳大利亚全纳教育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玲玲;中美全纳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671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867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