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北京八中模式
本文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北京八中模式
更多相关文章: 英才教育 超常教育 中学超常教育实验班 试读式超常儿童鉴别方法 自然体育课 “增润课程” 北京八中
【摘要】:北京八中在1985年创办中学超常教育实验班,创立中学加速式超常教育培养模式,创立试读式超常儿童鉴别方法,首创自然体育课。2010年后,学校继往开来,多维创新:增创素质班,丰富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增润课程",注重课程设置的科学化;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建立学生评价系统,对学生发展与潜力进行及时评价;创设特色管理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等。
【作者单位】: 北京市第八中学;
【关键词】: 英才教育 超常教育 中学超常教育实验班 试读式超常儿童鉴别方法 自然体育课 “增润课程” 北京八中
【基金】: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九八五”项目资助课题“英才教育与国家发展”研究成果之一 2013年“向基础教育倾斜-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优秀拔尖人才早期培养的教育模式与改革试验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PXM2013-014203_07_000306)
【分类号】:G763
【正文快照】: 四年完成八年学业丰富“增润课程”每周三节自然体育课在“钱学森之问”被国人广为关注之前,钱学森就曾经表扬过一所中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这所学校就是北京八中。钱学森在信中写到:“北京八中的确办了一件好事,证明教育改革,18岁成为硕士是完全可能的,不是空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贤超,罗兰容;英才教育研究[J];开放时代;2001年04期
2 贺建民;高等教育在发展大众化教育的同时不可忽视英才教育[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3 万清华;我国高等教育从英才教育到大众教育发展浅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4年S1期
4 李咏梅;;“英才教育”的受害者[J];学生之友(初中版)(金视野);2007年06期
5 李建华;张英伯;;英才教育之忧[J];数学通报;2009年01期
6 郑礼;;英才教育探析[J];教育评论;1987年03期
7 赵小华;数学英才教育初探[J];上饶师专学报;1996年03期
8 陈建吉,林相标;实践中的尴尬与冲突──英才教育与素质教育题解[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07期
9 张俊;加强管理 宏观调控——国外政府发展教育途径比较[J];上海教育;2004年19期
10 吴晗;;英才教育与教育机会公平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玉厚;王宝金;王素君;曹传明;;国际国内教育新理念的研究[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2年立项研究课题论文集[C];2003年
2 符坚;;试论化学竞赛与素质教育的五大关系[A];第六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敢峰;;要实现教育思想的时代超越(提纲)——再谈“愿天下子女都成才”[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4 邓周平;钱志发;;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价值取向与操作设计[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李水山;;韩国家庭教育课外辅导补习负担及其对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郭沫若;;致坂田信子(五函)[A];“我的郭沫若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7 彭焱;孙明;;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高校图书馆的建设[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8 潘小莉;;从“天才少女”自焚谈“英雄主义”教育的利与弊[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梅介人;;评中国高等教育三大热点问题[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10 熊汉文;;以学分互认和资源共享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在发;英才教育及特点[N];湖南日报;2001年
2 记者 顾晓萍;两岸三地中学英才教育学术研讨会在石举行[N];石家庄日报;2011年
3 薛雅芬;朝鲜的音乐英才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周尚文;神童不“神”,谁之过[N];解放日报;2007年
5 陈丹凤;为英才脱颖提供绿色通道[N];组织人事报;2008年
6 朱敬梅;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应并行[N];中国改革报;2005年
7 记者 张冬素;浙江大学实施英才教育首设丘成桐班巴德年班[N];浙江日报;2005年
8 周书贤 龚万群;“大教育”之路[N];中国教师报;2010年
9 张志勇 刘志慧;汤阴县农民党员自发成立“教育奖金”[N];中国社会报;2007年
10 丁;首批早教师培训班开班[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原青林;“教育活化石”的考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佳;美国《幼儿至12年级英才计划标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2 沈逸亭;关于在普通中学推行英才教育的几点建议[D];苏州大学;2010年
3 黄建伟;试析斯腾伯格的英才教育观[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翟金静;美国英才生提前入大学计划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湘祁;美国女子成才障碍研究的现状与趋势[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葵;论托马斯·阿诺德的公学改革及影响[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7 刘岩;美国斯坦福大学英才青少年教育计划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戴玲;领导力培养与服务型学习[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徐文娟;斯滕伯格三元教育观应用于理科教学之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徐高明;生物奥赛培训目标与教学过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67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867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