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内涵解读与功能探析
本文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内涵解读与功能探析
【摘要】: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是一种基于民族文化和传统,以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为基础,以满足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以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为旨归,充分挖掘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及各种表现,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中形成和开发出来的课程。它的功能集中体现在满足少数民族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巩固与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促进民族地区学校特色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上述内涵与功能,是其民族文化意蕴的现实表现。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文化 校本课程 功能
【基金】:宁夏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立项课题“宁夏回族中小学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研究”的成果,批准文号NXJKG11-184
【分类号】:G752.3
【正文快照】: 少数民族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即文化的传承与共享,是教育的重要功能所在。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21世纪,教育部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成为国家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裕海;论跨文化适应的可能性及其内在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叶光华;董亚军;;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方法与构建[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4期
5 常蕤,马志凌,佘少华;课程走向自组织——后现代课程理论之复杂性解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衣俊卿;论哲学视野中的文化模式[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7 郑晓齐,张豫;柔性网络教学资源库及其实现途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李文辉;;构建和谐环境: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1期
9 毕超;地理网络课程开发、设计的实践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张家军;后现代主义之于课程研究的意义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尚淼;;工业设计课程模块化模式教学探讨[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2 雷东霞;;从教育人类学的文化传承视角看当代普通高校民族音乐鉴赏课[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2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凌宏彬;邓小平理论研究:一种权变的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胤;数字化之道与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陆启光;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晓玲;美国六十年代反文化运动透视[D];苏州大学;2001年
2 朱宏斌;战国秦汉时期中外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3 游春嫦;中国汉语文教材文化的视角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赵大川;普通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构建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柯闻秀;高校课程国际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7 张卫;企业家文化背景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8 臧公余;论文化哲学视界中的“文化”范畴[D];苏州大学;2002年
9 赵明仁;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戚剑玲;小传统场域中东西文明的汇聚[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玲;吕才有;彭磊;;云南少数民族农科大学生招收、培养和就业问题研究[J];新远见;2008年11期
2 孙亚娟;;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问题与思考——以六哨乡中小学为例[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韩丰;少数民族学生突击八个月可以用汉语、文学习大学专业——西北民族学院铁道系进行汉语文教学的经验[J];民族研究;1960年05期
4 白树荣;罗泽权;李晓明;;教育是脱贫的关键——禄劝县民族教育采访札记[J];中国民族;1990年07期
5 才旦;;民族院校学生文学写作的心理与知识准备[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6 白浩波;;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三语”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7 陶文俊;张浩;;伊犁地区大中专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J];民族论坛;2008年11期
8 吐尔逊·塔瓦库力;;对华中科技大学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J];魅力中国;2009年18期
9 李辉;胡金连;方晓义;蔺秀云;;少数民族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状况的分析——以云南为例[J];云南电大学报;2009年03期
10 席海燕;;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建议[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海波;;大学教育管理者的视角: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校园文化[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王英邋本报记者 张梅 实习生 张晶晶;让少数民族孩子享受艺术教育[N];陕西日报;2008年
2 张兵;四措并举促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N];人民政协报;2007年
3 陈瑞昌 缪志聪;让江苏成为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故乡[N];江苏教育报;2010年
4 姜海军;我省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率大幅上升[N];青海日报;2007年
5 记者 郭紫欣 通讯员 杜宽良;达旗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N];鄂尔多斯日报;2006年
6 冯舒玲;宁大少数民族学生超过人口自然比例[N];宁夏日报;2007年
7 记者 郑莉;我市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N];闽东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小梅;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活水之源[N];贵州日报;2009年
9 记者 严芳;要为少数民族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生活条件[N];四川日报;2010年
10 李万玉(作者单位:天祝县民族中学);少数民族学生道德建设初探[N];甘肃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翠红;蒙古族学校教育中“避蒙趋汉”现象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卫英;民族学校教育中的隐性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郑白玲;特与不特[D];西南大学;2008年
4 张布和;建设和谐文化视角的少数民族教育质量评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潘启富;中国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张霜;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张俊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院校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杨曦;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内源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蔡琼;中国民族院校发展中的文化转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秦中应;当代湘西苗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莲花;蒙古族传统家庭教育及其传承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苏日娜;蒙语授课基础教育的现状、问题与趋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赵莹;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族传统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4 谭忠秀;布依族社会变迁与家庭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张拴云;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学习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范正勇;后溪土家族民居中传统科技思想的教育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罗毅;西南民族地区初中阶段民族学生素质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胡迪雅;民族高等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童绍英;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结合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陶文俊;伊犁地区大中专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74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874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