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嬗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17:27

  本文关键词: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嬗变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竞技武术套路 竞赛规则 嬗变 原因 趋势


【摘要】:竞赛规则对竞技体育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竞赛规则的修订与改变,直接反映了此运动项目的演变与发展,同时也为该运动项目未来健康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是竞技武术套路项目的指导方针,对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起着引导作用,正是基于规则的这种导向作用,因此,准确把握竞赛规则变化的内容、特点,找出规则变化的原因、影响,预测出规则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不仅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并把握竞技武术套路项目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对该项目今后的训练、竞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在阅读了大量竞技武术套路及其他“表现技能难美性”运动项目竞赛规则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全面系统的分析了自1959年以来产生的10个版本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并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向竞技武术套路领域权威的专家、裁判员、教练员征求意见与观点,最终得出了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嬗变的七个主要影响因素和规则变化带来的六个影响表现方面。影响因素分别有:武术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技术发展的驱动;比赛客观、公正的需要;观赏性的需求;规则自身发展的需要;科技发展的推动及其他原因等。影响表现方面有:对武术套路技术发展的影响;对规则可操作性的影响;对比赛观赏性的影响;对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的影响;对武术套路项目训练的影响及对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影响等。同时在总结、分析规则变化的内容、原因、影响的基础上,预测了未来规则可能的发展趋势有:规则将继续引导技术向“高、难、美、新、稳”方向发展;规则将向着更加简便化、可操作化发展;比赛中评分将更加客观、准确;武术套路的技击本质将不断突显等趋势。
【关键词】:竞技武术套路 竞赛规则 嬗变 原因 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5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前言11-14
  • 1.1 选题依据11-13
  • 1.1.1 规则的导向作用11-12
  • 1.1.2 武术国际化发展的需要12-13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3-14
  • 1.2.1 研究的目的13
  • 1.2.2 研究的意义13-14
  • 2 文献综述14-22
  • 2.1 相关技能难美性竞赛规则的研究现状14-16
  • 2.2 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研究现状16-22
  • 2.2.1 规则本身方面的研究17-20
  • 2.2.2 规则的变化对武术套路技术影响方面的研究20-21
  • 2.2.3 国际规则的研究21-22
  • 2.3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研究存在的不足22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22-24
  • 3.1 研究对象22-23
  • 3.2 研究方法23-24
  • 3.2.1 文献资料法23
  • 3.2.2 专家访谈法23
  • 3.2.3 问卷调查法23-24
  • 3.2.4 对比分析法24
  • 3.2.5 数理统计法24
  • 4 结果与分析24-62
  • 4.1 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嬗变历程24-29
  • 4.1.1 初步形成阶段(1949-1959年)24-26
  • 4.1.2 内容逐步充实阶段(1960-1995年)26-27
  • 4.1.3 重大变革阶段(1996-2003年)27-29
  • 4.1.4 稳步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29
  • 4.2 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嬗变的主要内容29-42
  • 4.2.1 裁判组的变化30-33
  • 4.2.2 评分标准与方法的变化33-40
  • 4.2.3 时间、场地、器械、服装、音乐等的变化40-42
  • 4.3 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嬗变的主要原因42-49
  • 4.3.1 武术国际化发展的需要43-44
  • 4.3.2 技术发展的驱动44-45
  • 4.3.3 比赛客观、公正的需要45-46
  • 4.3.4 观赏性的需求46-47
  • 4.3.5 规则自身发展的需要47
  • 4.3.6 科技发展的推动47-48
  • 4.3.7 其他原因48-49
  • 4.4 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嬗变产生的影响49-57
  • 4.4.1 对武术套路技术的影响50-53
  • 4.4.2 对规则可操作性的影响53-54
  • 4.4.3 对比赛观赏性的影响54-55
  • 4.4.4 对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的影响55-56
  • 4.4.5 对武术套路训练的影响56
  • 4.4.6 对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影响56-57
  • 4.5 从规则的嬗变来看武术套路未来的发展趋势57-62
  • 4.5.1 规则将继续引导技术向“高、难、美、新、稳”方向发展58-59
  • 4.5.2 规则将更加简便化、可操作化59-60
  • 4.5.3 比赛评分将更加客观、准确60-61
  • 4.5.4 武术套路技术的技击本质将不断突显61-62
  • 5. 结论与建议62-64
  • 5.1 结论62-63
  • 5.2 建议63-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68
  • 附录68-72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花家涛,周晓;论竞技武术套路编排的现状及其发展走向[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尹海立,张茂林;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发展方向的哲学浅思[J];福建体育科技;2004年04期

3 王岗,唐衍平;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意”审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赵越;对完善竞技武术套路评价体系的探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刘同为,花家涛;论竞技武术套路审美范式结构[J];体育科学;2004年11期

6 马云慧;;提高竞技武术套路比赛观赏性的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杨新;;论竞技武术套路演练的节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8 马敏卿;董慧娟;;竞技武术套路的美学赏析与创意[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杨新;2002年武术竞赛规则对竞技武术套路竞赛的导向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张君,姜周存;从2003年新规则看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趋势[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继强;王二平;;竞技武术套路大赛临战模式的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席饼嗣;刘同为;;竞技武术套路演练配乐的现状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3 丁保玉;解乒乒;;从规则变化探析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发展的美学形态[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林志刚;董芳;;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思路及对策[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5 勾庆华;;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国际化发展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6 高贯发;;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传承的若干问题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7 王继强;贾亮;赵保强;;优秀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大赛临战程序化技术训练模式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8 王继强;王二平;;竞技武术套路临赛实战模式的应用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温佐惠;韩英甲;王俊法;;新规则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赛中心理的影响与对策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10 解乒乒;丁保玉;;论竞技武术套路新规则对高水平运动员技术发展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 姜霞;新形势下竞技武术套路训练发展趋势和依据[N];中国体育报;2012年

2 西安体育学院 姜霞;民乐为竞技武术套路赛添彩[N];中国体育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鹏;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异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1278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1278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0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