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体育专业学生跨栏技术和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22:19

  本文关键词:功能性力量训练对体育专业学生跨栏技术和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功能性力量训练 体育专业 跨栏技术 实验研究


【摘要】:110米跨栏跑是非对称性周期运动项目,其关键就是跑与跨结合与转变。现阶段,跨栏跑是竞赛中不可或缺的项目,也是体育专业普修课学生必修的田径运动项目,对丰富学生运动技能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选择了功能力量训练运用到本科生普修课跨栏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身体核心部位肌肉群稳定性力量的训练,提高学生大、小肌肉群,表层、深层肌肉群,主动肌、辅助肌与拮抗肌之间协调配合的能力,使多块肌肉参与,提高整合用力的能力。提高多个关节的稳定性、稳定与不稳定之间的转换能力,提高学生在运动中正确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选择了功能力量训练中的悬垂练习、瑞士球练习、不平衡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躯干肌群、大小腿肌群、腰背腹肌群以及髋膝踝关节的肌肉力量、柔韧性以及各部位的协调能力,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以及跨栏技术与成绩的不断提高。本研究选择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二维摄像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方法对学生的跨栏技术及身体素质进行研究,为改善教学的质量、加强学生的跨栏技术并激发学生对跨栏运动的兴趣找出的理论依据。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12周的功能性力量干预练习,实验组学生的速度素质好于对照组学生,而力量素质与柔韧素质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提高。说明功能性力量练习对提高学生腰腹背、大腿、骨盆等部位肌肉力量的传递效率、身体平衡的控制能力有作用,能促进学生速度的提高;对照组学生的速度素质也有提高,说明传统力量练习也能提高学生的百米跑速度。在力量素质与柔韧素质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原因是在训练方法的选择上针对性不强、训练时间短、测试方法、完成量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学生力量素质与柔韧素质没有明显差异。(2)通过12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实验组学生起跨角、着地角、起跨距离,躯干角、两大腿夹角、摆动腿膝关节夹角,下栏着地距离、摆动腿着地角、蹬地角以及平跑速度利用率(K1)、跨跑结合能力(K2)、栏间三步与跨栏步的结合能力(K3)都要好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的各项跨栏技术指标较对照组都接近优秀运动员的理想值,说明实验组学生采用功能性力量练习提高了学生躯干、骨盆、髋关节等部位协调配合的能力,灵活性以及学生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加强主动肌肉群与辅助肌肉群、拮抗肌肉群之间协作能力的提高,促进神经控制肌肉的能力,使动作与动作之间的配合更加协调,促进学生在不平衡的状态下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使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从而促进跨栏技术水平的提高。(3)经过12周的干预练习,两组学生的跨栏成绩和技术评定成绩都有提高,但实验组的跨栏成绩和技术评定成绩的提高要好于对照组,说明功能性力量练习能提高学生学生腰背腹、大小腿、躯干等部位的肌肉的协作、组合传递的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加强学生髋、膝、踝关节的稳定性,为学生平跑速度的提高以及跨栏技术的提高创造基础,使学生过栏速度和平跑速度得到提高,促进跨栏成绩和跨栏技评成绩得到了提高。(4)功能性力量干预练习的练习方法与手段新颖,能调节学生对技术课学习的兴趣,对学生平衡控制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弥补了传统的力量练习在稳定状态中进行负重抗阻练习、克服弹力带练习、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等练习来提高最大力量、力量耐力而忽视了学生平衡稳定性的不足,功能性力量练习注重从多角度,通过进行不平衡训练,不断提高身体不稳定的状态,促进各肌肉群稳定能力的提高,使身体各部位核心力量增强。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肌肉传递效率、协调能力以及各关节的稳定性、灵活性,丰富高校跨栏普修技术课程的内容与方法。
【关键词】:功能性力量训练 体育专业 跨栏技术 实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22.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前言10-28
  •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10
  • 1.2 文献综述10-28
  • 1.2.1 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概念10-12
  • 1.2.2 功能性力量练习方法与手段12-16
  • 1.2.3 功能性力量训练与跨栏技术特点相结合的研究16-18
  • 1.2.4 功能性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18-22
  • 1.2.5 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理论研究22-25
  • 1.2.6 跨栏技术特点25-26
  • 1.2.7 跨栏技术训练的研究26-28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28-39
  • 2.1 研究对象28
  • 2.2 研究方法28-38
  • 2.2.1 文献资料法28
  • 2.2.2 专家访谈法28
  • 2.2.3 二维摄像测量法28-30
  • 2.2.4 影像解析法30
  • 2.2.5 数理统计法30-31
  • 2.2.6 实验法31-38
  • 2.3 研究步骤38-39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39-67
  • 3.1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本科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39-50
  • 3.1.1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本科体育专业学生速度的影响45-47
  • 3.1.2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本科体育专业学生力量的影响47-48
  • 3.1.3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本科体育专业学生身体柔韧的影响48-50
  • 3.2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本科体育专业学生跨栏技术的影响50-63
  • 3.2.1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本科体育专业学生起跨攻栏阶段技术的影响分析52-54
  • 3.2.2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本科体育专业学生腾空过栏技术的影响分析54-57
  • 3.2.3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本科体育专业学生下栏着地阶段技术的影响分析57-59
  • 3.2.4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本科体育专业学生平跑速度利用率 (K1)、跑跨结合能力(K2)、栏间跑技术与跨栏步技术结合能力(K3)的影响59-63
  • 3.3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本科体育专业学生跨栏成绩的影响63-67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67-69
  • 4.1 结论67-68
  • 4.2 建议68-69
  • 参考文献69-72
  • 附录72-88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88-89
  • 致谢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济桥;;我对跨栏技术的一些看法[J];体育科技资料;1978年07期

2 王晓伟;;浅析焦虑在高校跨栏技术教学中的影响及其调节[J];现代交际;2014年05期

3 王美逸;白一帆;;跨栏技术速成法[J];体育师友;1998年04期

4 罗睿,李申;浅析跨栏速度与跨栏技术的关系[J];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S2期

5 张永民,邓京捷;女子100m跨栏技术特征的生物力学分析[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张永民,邓京捷;女子100m跨栏技术特征的生物力学分析[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吕青;结构—定向理论在跨栏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边伟光;学生观察能力对跨栏技术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年11期

9 苏明忠;体育院系跨栏技术教学模式优化的实验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唐瑞民;;跨栏技术教学多媒体CAI课件制作与教学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以诚;郭家宽;;我国优秀110m栏运动员谢文骏跨栏技术运动学分析[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李宁;郭新艳;;优秀110米跨栏运动员尹靖第五栏跨栏技术运动学比较分析[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冯维斗;邹晓峰;崔志鹏;;我国优秀400米栏运动员跨栏技术的运动学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摘要)[C];2006年

4 王乐军;黄勇;虞玉华;耿卫平;;对史东鹏在十运会110米栏决赛中的跨栏技术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摘要)[C];2006年

5 崔志鹏;张亚东;冯维斗;;400米栏运动员孟岩跨栏技术的运动学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刘巍;袁吉;;对我国优秀400米栏运动员孟岩跨栏技术的生物力学诊断[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何俊良;许以诚;;对我国优秀女子100米栏运动员王丽跨栏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3)论文集[C];2013年

8 郭俊人;黄勇;;我国男子110米栏优秀运动员全程跨栏技术特征与发展趋势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9 龚铭新;郭俊人;黄勇;;九运男子400M栏冠亚军技术探析[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10 许以诚;米卫国;张蒙汉;;我国男子110米栏优秀选手刘翔的跨栏技术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孟婷婷;视频反馈教学法在体育教育专业跨栏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2 穆萨·吾拉木;喀什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田径普修课中跨栏技术动作教学的分析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3 杨飞;功能性力量训练对体育专业学生跨栏技术和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栾嘉润;协调性训练对青少年男子运动员跨栏技术影响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淑玲;我国部分优秀女子跨栏运动员的跨栏技术诊断[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6 郭真;基于MVP理论的跨栏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28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128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5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