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家拳在基层警察队伍擒拿格斗训练中应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2 11:49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严重暴力犯罪越来越向多元化、武装化、智能化演变,犯罪行为越来越凶残。公安部2007年4月公布,2001年至2006年全国公安机关共有2718名民警牺牲。仅2004年全国公安机关民警在执法和警务实战中牺牲492人,负伤7032人,2006年,全国共有398名民警为了公安事业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010年至2012年,云南省公安民警和公安现役官兵共因公牺牲79人。面对严峻的维稳形势和繁重的工作任务,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顽强拼搏,连续奋战,忠诚履职,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广大公安民警和公安现役部队官兵临危不惧,舍生忘死、赴汤蹈火,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谱写了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英勇壮歌。这一方面充分反映了当今公安斗争形势的严峻,体现了广大公安民警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公安队伍身体素质,心里素质,擒敌技能及基本功方面存在问题。针对因公牺牲的主要原因和暴露出的问题,全省各级公安机关要牢固树立“既爱民又爱警”的理念,进一步抓好从优待警、素质强警、从严治警等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民警...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第二节 选题依据
一、 提高警察队伍战斗力的迫切需要
二、 改革警察擒拿格斗训练的传统理念和模式的需要
三、 减少基层警察在执行任务时的伤亡率的需要
第三节 选题目的
第四节 选题意义
一、 擒拿格斗训练对公安工作的现实意义
二、 邹家拳在警察擒拿格斗训练中的意义
三、 传承云南本土武术文化的现实意义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
第六节 文献综述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擒拿格斗
(二)传统武术
(三)技击
二、 警察擒拿格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对警察擒拿格斗技能的认知性研究
(二)警察擒拿格斗训练的现状
(三)传统武术技击技术的研究现状
(四)邹家拳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法
二、 问卷调查法
(一)问卷的设计、编制
(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三)问卷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三、 访谈法
四、 逻辑分析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邹家拳技术体系与警察擒拿格斗技术体系的对比分析
一、 邹家拳的技术体系
(一)邹家拳的基本手型、拳法、掌法
(二)邹家拳的基本腿法
(三)邹家拳的基本桩法
(四)邹家拳的基本步法
(五)邹家拳的操劲道
(六)邹家拳的五大力型
(七)阴柔力
(八)阳刚力
(九)寸力
(十)弹力
(十一)脆力
二、 警察擒拿格斗的技术体系
(一)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二)避实就虚,随机应变
(三)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四)以快打慢、以巧取胜
(五)上下相随、攻防兼备
(六)以静待动、动静结合
(七)拿筋错骨、击打要害
(八)以擒为主、踢打摔结合
三、 邹家拳与警察擒拿格斗两者技术体系间的对比分析
(一)刚柔并存
(二)稳固的根基
(三)千变万化
(四)螺旋滚动
第二节 警察擒拿格斗的开展现状
一、 警察擒拿格斗开展现状
二、 警察开展擒拿格斗训练的时间
三、 警察开展擒拿格斗训练的空间、场地特征
第三节 邹家拳在警察擒拿格斗训练中应用的情况
一、 教学与实战应用考核
(一)改革、优化擒拿格斗培训内容,适应公安工作发展需求
(二)加大擒拿格斗培训考核,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二、 保山市公安局隆阳分局下属部门及人数分布情况
三、 民警对邹家拳在擒拿格斗中应用的感兴趣程度分析
四、 上级领导对邹家拳在擒拿格斗中应用的重视程度分析
第四节 邹家拳在警察队伍擒拿格斗训练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 邹家拳在警察擒拿格斗训练中应用的必要性
二、 邹家拳在警察擒拿格斗训练中应用的可行性
第五节 邹家拳在警察队伍擒拿格斗训练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一、 邹家拳在擒拿格斗训练中应用有助于安全问题的解决
二、 邹家拳有助于警察格斗水平的提高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一、 加强擒拿格斗培训管理力度,提高警察对培训的认识
二、 健全、完善擒拿格斗培训管理制度
三、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基地归属
四、 深化改革,实现擒拿格斗培训内容的实战化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将功法纳入体育院校武术教材技术内容体系的思考[J]. 胡玲,姜娟.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0(07)
[2]警察控制技能训练之探究[J]. 管庆丽.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08)
[3]警务实战训练实践与思考[J]. 李光.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8(03)
[4]中国古代军队中武术教育及武举制探究[J]. 李龙. 搏击.武术科学. 2007(03)
[5]论武举制度对我国武术发展的影响[J]. 李胜恒,万斌杰,董植寿. 博击(武术科学). 2007(02)
[6]武术的嬗变与发展[J]. 徐伟军.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05)
[7]如何提高公安院校警察体育教学训练效果[J]. 吴尚. 河南教育(高校版). 2006(04)
[8]警察体育与警务技能辨析[J]. 王海源.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6(01)
[9]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比较研究[J]. 骆红斌,杨建营. 体育文化导刊. 2004(04)
[10]论古代武术与古代军事技术的异同关系[J]. 李厚芝,邱丕相.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4(01)
本文编号:3133247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第二节 选题依据
一、 提高警察队伍战斗力的迫切需要
二、 改革警察擒拿格斗训练的传统理念和模式的需要
三、 减少基层警察在执行任务时的伤亡率的需要
第三节 选题目的
第四节 选题意义
一、 擒拿格斗训练对公安工作的现实意义
二、 邹家拳在警察擒拿格斗训练中的意义
三、 传承云南本土武术文化的现实意义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
第六节 文献综述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擒拿格斗
(二)传统武术
(三)技击
二、 警察擒拿格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对警察擒拿格斗技能的认知性研究
(二)警察擒拿格斗训练的现状
(三)传统武术技击技术的研究现状
(四)邹家拳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法
二、 问卷调查法
(一)问卷的设计、编制
(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三)问卷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三、 访谈法
四、 逻辑分析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邹家拳技术体系与警察擒拿格斗技术体系的对比分析
一、 邹家拳的技术体系
(一)邹家拳的基本手型、拳法、掌法
(二)邹家拳的基本腿法
(三)邹家拳的基本桩法
(四)邹家拳的基本步法
(五)邹家拳的操劲道
(六)邹家拳的五大力型
(七)阴柔力
(八)阳刚力
(九)寸力
(十)弹力
(十一)脆力
二、 警察擒拿格斗的技术体系
(一)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二)避实就虚,随机应变
(三)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四)以快打慢、以巧取胜
(五)上下相随、攻防兼备
(六)以静待动、动静结合
(七)拿筋错骨、击打要害
(八)以擒为主、踢打摔结合
三、 邹家拳与警察擒拿格斗两者技术体系间的对比分析
(一)刚柔并存
(二)稳固的根基
(三)千变万化
(四)螺旋滚动
第二节 警察擒拿格斗的开展现状
一、 警察擒拿格斗开展现状
二、 警察开展擒拿格斗训练的时间
三、 警察开展擒拿格斗训练的空间、场地特征
第三节 邹家拳在警察擒拿格斗训练中应用的情况
一、 教学与实战应用考核
(一)改革、优化擒拿格斗培训内容,适应公安工作发展需求
(二)加大擒拿格斗培训考核,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二、 保山市公安局隆阳分局下属部门及人数分布情况
三、 民警对邹家拳在擒拿格斗中应用的感兴趣程度分析
四、 上级领导对邹家拳在擒拿格斗中应用的重视程度分析
第四节 邹家拳在警察队伍擒拿格斗训练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 邹家拳在警察擒拿格斗训练中应用的必要性
二、 邹家拳在警察擒拿格斗训练中应用的可行性
第五节 邹家拳在警察队伍擒拿格斗训练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一、 邹家拳在擒拿格斗训练中应用有助于安全问题的解决
二、 邹家拳有助于警察格斗水平的提高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一、 加强擒拿格斗培训管理力度,提高警察对培训的认识
二、 健全、完善擒拿格斗培训管理制度
三、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基地归属
四、 深化改革,实现擒拿格斗培训内容的实战化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将功法纳入体育院校武术教材技术内容体系的思考[J]. 胡玲,姜娟.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0(07)
[2]警察控制技能训练之探究[J]. 管庆丽.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08)
[3]警务实战训练实践与思考[J]. 李光.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8(03)
[4]中国古代军队中武术教育及武举制探究[J]. 李龙. 搏击.武术科学. 2007(03)
[5]论武举制度对我国武术发展的影响[J]. 李胜恒,万斌杰,董植寿. 博击(武术科学). 2007(02)
[6]武术的嬗变与发展[J]. 徐伟军.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05)
[7]如何提高公安院校警察体育教学训练效果[J]. 吴尚. 河南教育(高校版). 2006(04)
[8]警察体育与警务技能辨析[J]. 王海源.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6(01)
[9]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比较研究[J]. 骆红斌,杨建营. 体育文化导刊. 2004(04)
[10]论古代武术与古代军事技术的异同关系[J]. 李厚芝,邱丕相.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4(01)
本文编号:3133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133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