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张克俭武术技术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9 13:17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厚的成果,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经过历代武术家的传承发展中国武术如同传统文化一样熠熠生辉,研究他们的武术技术有助于促进现代武术的发展,了解他们的传承之路能更加明晰武术的发展历程。张克俭是我国当代武术家、技击家,武汉体育学院教师,是通备武学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之一。曾经入选国家队,创办武术学校,三次出访国外,促进武术向世界发展,张克俭先生倾注毕生心血发展武术事业,其影响不仅在西北地区更是延伸至以武汉为中心辐射国内外,为继承和发展武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笔者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检索发现,人们对张克俭特别是对其技术的研究明显不足。基于此,笔者以“张克俭武术技术特征研究”为题展开研究。本文运用文献阅读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个案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张克俭先生的生平成就方面的挖掘整理。通过查阅有关张克俭的文献和资料《番子拳的内容与分类的整理研究》、《论番子拳名的番与翻》、《浅谈枪术中的圈与扎》、《峡江谈“武”——武打片《峡江疑影》、《中国武术史话》、《中华武术文化解读》、武术队训练教案以及四部电影等材料,在其基础上结合他所生活的历史文化环境,分... 

【文章来源】: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张克俭武术技术特征研究


祭拜活动

公墓,武术


1.前言3图1-1祭拜活动图1-2张克俭公墓志铭1.3相关概念界定1.3.1武术武术一词最早来源于《皇太子释奠会作》诗中的“偃闭武术,阐扬文令”。意思是:停止和结束战争,阐发和宣扬文化政令。2004年版的《中国武术教程(上册)》中所表述的武术概念,即“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辞海》(1979年版)称:“武术,我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几千年我国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方法。”《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1982)称:“武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1983年出版的体育系通用教材《武术》称:“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格律,组成套路,或在一定条件下遵照一定的规则,两人斗智较力,形成搏斗,以此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体育运动[2]。”《中国武术大辞典》(1990):“武术是中国传统的技击与健身技术,是以套路和对抗为基本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3]。”任何事物的概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武术从漫长的岁月中走过来,今天的概念与过去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和形式,会产生不少的差异,但其武术的本质属于是趋于一致的。1.3.2技术“技术”一词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很早,西汉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有“技术”[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中国武术教程》(上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写组.《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3]中国武术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国武术大辞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1990.1:36.

武艺,拳术,类型,技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15身法、腿法、眼法、跳跃以及对于身体的上盘、中盘、下盘各种基础训练方法及内容;功力部分有对于全面素质和专项素质的训练,以及对速度、力度、硬度的专门训练内容;套路技术有徒手和器械,器械又包括刀、枪、剑、棍、短棒;搏斗技术是综合了劈挂拳实用技术而组合成的十二大招法,又称十二大趟子手。劈挂拳的风格独特、别具一格,主要表现在套路运动中身法的巧妙应用和攻防技击中的闪赚巧取和应势变换上;身法有起落钻伏、伸收开合、拧转爆发、巡环蜿蜒、纵横环击,其表现如惊涛巨浪、起伏跌落、暴风疾流、一泻千里之势。在技击对抗运动中表现出虚实变化,闪赚巧取之法的实用能力,可谓“不招不架、只打一下、犯了招架、连环击发”。张克俭老师说:“练劈挂必须要练八极;劈挂开合以柔带刚,八极以刚带柔,八极加劈挂神仙都不怕”。劈挂拳套路众多,演练风格上各具特色。一路劈挂,有快套与慢套之分,快套表现出狂劈硬击,起落钻伏,瞬间转折变换,突出一个“快”字;慢套表现出动作连环叠出,转折蜿蜒不断,突出一个“密”字。技法特点是“抹面”直接性迎面攻击,主要体现“劈击”的攻防技法。运动中是以劈、砸、斩、击等招式组成。图2-1张克俭先生演练番子拳和劈挂拳番子拳是我国古典武艺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明珠,属于短打类型的拳术。其拳法短小精悍、密集多变、严密紧凑,技法迅猛连绵不断。正如拳谚所形容的那样“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具有脆如斩钉截铁,快似利箭穿革,硬同重锤击石,弹如强弓满月的独特风格。在喻德桥编著的《中国古典武艺》一书中将技法特点概括为:“一势多法,一法多用,多法合用;紧逼强攻,势如破竹;往返连环,步疾手快;以腰发力,浑厚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阴阳互转”与武术技法哲理思想的和谐统一[J]. 王稳.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4(10)
[2]武术运动的特征[J]. 黄海波.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0(03)
[3]对武术整体技术特征的研究和探索[J]. 范燕美,杨建营.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9(01)
[4]浅淡回族文化[J]. 李兴华.  回族研究. 2007(04)
[5]中国武术:一种追求过程的文化[J]. 王岗.  体育文化导刊. 2007(04)
[6]武侠电影世界中的美[J]. 邱飞.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7]枪技实战训练的探讨[J]. 赵国庆,李早英.  湖北体育科技. 2003(03)
[8]浅谈枪术中的圈与扎[J]. 张克俭.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87(02)
[9]峡江谈“武”——武打片《峡江疑影》武打设计张克俭教练访问记[J]. 刘大勇.  电影评介. 1985(01)

博士论文
[1]王芗斋武术人生与拳术思想之研究[D]. 李洋.上海体育学院 2018

硕士论文
[1]沧州劈挂拳发展历程与技法体系研究[D]. 李永超.天津体育学院 2017
[2]马贤达武学理论研究[D]. 晋云龙.西安体育学院 2016
[3]新中国武术发展模式演变的历史研究[D]. 郑志兵.成都体育学院 2013
[4]张之江武术思想研究[D]. 刘启超.天津体育学院 2013
[5]中国武术师徒传承与学院教育的差异性比较研究[D]. 刘帅兵.苏州大学 2013
[6]《剑经》技法特点与学理精要研究[D]. 陈亮.武汉体育学院 2008
[7]孙禄堂武学思想研究[D]. 万会珍.河南大学 2007
[8]传统武术技术历史演进特点与新时期技术发展模式研究[D]. 李远伟.武汉体育学院 2006



本文编号:3544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3544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0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