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
本文关键词:浅析美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
【摘要】:在德育教学中以美化人,把审美情趣与道德情愫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美"作为情感中介的作用,使学生自由、和谐、文明并富有创意的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建立"真善美"的人生观,净化自己灵魂,培养高尚道德,塑造坚定信仰,通过美的中介进行感化与熏陶,最终在道德层面实现知与行合一的目标。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
【关键词】: 德育 美育 大学生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在教育实践中,把审美情趣与道德情愫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美作为情感中介的作用,通过生活中外在美、内在美、心灵美、行为美所传达的美的信息的感受,体验,认知,搭建起“知与行”的桥梁,进一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与文化各方面的进步。在生产生活物质满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鲁瑶;;时间·就像北极星[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2 张云清;;青少年德育中心理阻抗的成因及矫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年01期
3 邴波;美育——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J];昌吉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刘天赋;校园环境的美学意义及美育功能浅析[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5 欧阳友权;世纪视野中的蒋孔阳美学[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杨浩英;冯文全;;中学德育中不容忽视的方法:自我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11期
7 樊娅苹;;美丽心灵 德育之基——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8 李联明;美的本质论辩——评"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说[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4年06期
9 刘金勇;;大学生道德发展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13期
10 张鹏飞;;论青少年美育素质养成的悟化范式[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初明利;张坤;;恩德文化与大学生恩德观教育[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2 何珊;德育时机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时红;实践论美学在中国[D];浙江大学;2011年
4 贾金易;当代中国官德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建;立美教育认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全贤淑;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诚信观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怀俊;走向神坛之路[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魏泽崧;人类居住空间中的人体象征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李旭;中国新时期文学理论言说者的身份认同[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高占盈;南越国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德香;高校贫困生挫折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文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效果评价[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光辉;希望的田野[D];南昌大学;2010年
4 陈剑;大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苗存龙;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帅;女性主义伦理学的道德观及其教育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仝涛;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及其匡正[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欧明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干部选拔任用标准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1年
9 邱纯伟;新时期以来文艺意识形态问题的论争及启示[D];济南大学;2011年
10 秦咏梅;新时期文学审美本质论的提出与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浅谈大学生美育的实施原则[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刘立魁;试论大学美育[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3 李永如,何虑;大学日常生活美育的价值功能[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4 颜泓;美育——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9期
5 胡智伟;在美育中值得注意的几种倾向[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09期
6 王文奇;对高校美育实施的思考[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李利;加强美学教育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陈建国,马铁骊;试论美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9 李敏,肖旭;以美育引导学生认识以德治国[J];青年探索;2001年05期
10 谢锐先;发挥语文教学的美育功效[J];山西教育;2002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2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3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丁秀玲;韩力争;冯玉州;;大学生的人格描述与心理健康教育[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9 杨心德;蔡李平;张莉;;大学生日常生活事件压力指数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闫琼;王有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婀娜;缺失的美育,该怎么补?[N];人民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高平;美育不该受冷落[N];光明日报;2003年
3 王德胜;美育如何可能“现代”[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龚丹韵;孩子的烦恼与美育的缺失[N];解放日报;2009年
5 阎申 吕轮超;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N];中国妇女报;2004年
6 谢嘉幸;美育、主体与有限主体[N];音乐周报;2001年
7 曹瑞金;正确认识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N];内蒙古日报(汉);2000年
8 杨斌;让美育走出书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 杨贵仁;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内蒙古集宁五中 刘晨晖;美育的关键在学校[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立美教育认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6 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张瑜;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存;美育与大学生人格塑造探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高迎浩;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4 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孙竟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6 石晓勇;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杨琳娜;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8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9 肖秋萍;团体心理咨询促进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王彦如;山西省大学生SCL-90的常模建立[D];山西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100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100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