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论教学合法化危机

发布时间:2017-11-25 14:36

  本文关键词:论教学合法化危机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社会 教学合法化 语言游戏


【摘要】:运用语言游戏方法,阐述信息社会中的教学知识状况,认为信息化引发知识性能改变而导致教学合法化危机。实现教学合法化的途径包括解构教学性能,通过误构催生新规则。
【作者单位】: 湛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24
【正文快照】: 信息社会,知识传递具有直达性,跨越了时间、空间,穿透了文化伦理边界,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个多彩的虚拟现实,引发了知识合法化危机。利奥塔认为,教学是通往知识合法化的途径之一。[1]其实,在信息化条件下,后现代教学自身也正经历着合法化危机,如何实现教学合法化,不仅是一个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旭东;;论社会信息化的影响与冲击——从当代历史进程到世界史研究[J];世界历史;2007年05期

2 L.弗洛里迪 ,刘钢;什么是信息哲学?[J];世界哲学;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吴先伍;;人的发现与隐没——现代性内在矛盾的历史审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王旭东;;社会信息化概念的历史考察及其厘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康勇;;基于“语言游戏说”的汉语歇后语新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李晓红;;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邱永忠;;大学新生英语拓展学习的适应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刁力人;郑鑫;马鹏飞;;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7期

8 刘建伟;;“中间阶层”概念探讨[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任军;“遵从规则”与“公共检验”的预设及其问题——论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问题[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10 王敏;;回归日常生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超;;科学理论的可比性问题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张庆熊;;语言、世界和交往行为——评哈贝马斯对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的继承和批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吴文虎;黄桂萍;;草根文化浪潮里的声像本质——播客社会文本的意义解读[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方劲;;社会劳动变迁过程中的个体安全议题[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振;田锋;;最佳解释推理对科学实在论的辩护[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6 张志伟;;维特根斯坦论哲学:《哲学研究》第一部分89—133小节解读[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莉敏;俄语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6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8 樊安;英美法理学中的整体性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9 孔扬;《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涛涛;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关怀思想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松;偶开天眼觑红尘[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蒋鑫;马克思、恩格斯语言观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培培;保罗·M·丘奇兰德的神经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张壮;传媒责任论[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6 丁思佳;母语习得的方式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意义和作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呼晓琼;困境与出路:鲍曼后现代伦理建构[D];西北大学;2011年

8 李又芳;从光的理想国到光因特网[D];河南大学;2011年

9 王俊杰;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与艺术化生存[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赵琳琳;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师培训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泽国;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J];计算机安全;2001年04期

2 王旭东;;历史研究信息化应用模式刍议[J];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川崎贤一;郭洁敏;;信息化和现代日本文化[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3年02期

2 ;未来教育——电脑+人脑[J];程序员;2000年03期

3 张大光,龙海霞;探索基于网络应用的地理探究式学习模式[J];教育信息化;2002年01期

4 石艳;构建策略图景——对于信息社会中学校课程的社会学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14期

5 谭娟;徐志红;;论高校计算机教学[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6 王秀平;;论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S1期

7 胡霜霜;;谈信息社会高等院校教师的作用和发展[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彭逸伟;王春光;;网络艺术教育的发展问题分析与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9 原威则;;信息伦理议题浅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10 郭媛媛;;媒介产业化生存[J];前沿;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良颜;余翔宇;;广东省物联网建设和发展的思考[A];广东通信2010青年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2 王钢;;创建公平信息社会 服务三农 服务四川[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霍彩玲;;图书馆面临的新形势和信息社会对图书馆员能力的要求[A];图书馆与西部大开发——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四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雷震洲;;对电信业转型的思考[A];通信发展战略与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蕾;刘辰;杨正球;;信息化环境下电子政务应用技术创新研究[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6 陈燕;;信息产业与编辑工作现代化[A];高校编辑出版文集[C];1995年

7 严潮斌;;新信息革命与信息社会[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关定华;张家录;;语言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卿家康;;网络是信息社会最有代表性的生产力[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赵藏赏;;编辑工作现代化在信息社会的地位和作用[A];高校编辑出版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广宁;桂林电信宽带用户增量全区第一[N];桂林日报;2006年

2 甘肃省政协常委、省通信企业协会会长 甘肃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姚世宏;精益求精让通信网络更安全[N];甘肃日报;2006年

3 白玉发;让通信技术惠及下一代[N];吉林日报;2007年

4 曾娅;全球紧锣密鼓筹备双节同庆[N];人民邮电;2006年

5 曾娅;帮助下一代融入信息社会[N];人民邮电;2007年

6 本报记者 郭庆婧;“泛在”时代:呈现全新特性 呼唤移动支撑[N];人民邮电;2007年

7 张曙光;用信息文明战胜社会恐慌[N];中国经营报;2005年

8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 张新红;芬兰:信息社会的灰姑娘童话[N];计算机世界;2006年

9 ;信息社会日,国际电联走向新纪元[N];人民邮电;2006年

10 韩永军;迈向信息社会必须保障网络安全[N];人民邮电;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鑫;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杨鲜兰;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人的发展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莫力科;大学生信息能力建设模式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张晓秦;论信息化时代著作权的演进与法律保护[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董丽云;重建文本阐释的约束理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彦尊;信息社会视阈中的学校信息伦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吴伟光;数字技术环境下的版权法—危机与对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9 李理;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高德胜;信息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玉杰;信息社会的矛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陈静杰;后现代服装形态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5年

3 陈福卫;电子政府与政府治理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秦敏;中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彭晨霞;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媒介素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沈锦坤;信息社会我国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畅;论知识本位教育面临挑战以及我们的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朱春燕;对社会保障理论若干问题的思考[D];四川大学;2005年

9 陈超超;我国信息法律体系的完善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李艳;“虚拟现实”科幻电影的叙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26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226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5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