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教育科学”话语再认识:转译中的意义变迁及其方法论探究

发布时间:2017-12-26 13:35

  本文关键词:“教育科学”话语再认识:转译中的意义变迁及其方法论探究 出处:《教育导刊》2013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科学 形成轨迹 方法论


【摘要】:"教育科学"是教育领域的一个核心话语,在其建构与意义演变的过程中,"教育"话语取代传统的以"学"为核心的教育学话语,并与"科学"这一转译后具有新意义的本土内生性话语相结合,成为"教育科学",这个过程是传统教育逻辑及其价值逐渐转变的过程,内含着"教育救国"的前提预设,意味着经验—思辨方法论转变为实验—实证主义方法论,也表现出本土与外来取向的博弈。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当代中国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编号:BAA110010)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教育科学”话语是目前教育活动和教育学研究中的核心主题。“教育科学”既是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一项教育研究只有是“科学”的,才是有意义的;它也是“教育学”发展的一个阶段,有独立的知识、语言和方法论体系,与基于经验的、哲学的教育学相对应;它同时还是教育活动的方法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醒民;;“科学”和“技术”的源流[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2 叶澜;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J];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3 樊洪业;从“格致”到“科学”[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美燕;;简述陈独秀的教育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吴玉才;五四时期的陈独秀与中国现代化地位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吴兴毛;;戴季陶的女子解放观——兼与陈独秀女子解放观的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董根明;陈独秀民众运动观的嬗变初探[J];安徽史学;2002年04期

5 刘长林,李云飞;试析陈独秀的“以科学代宗教”思想[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6 陈玮;试论现代英语教学研究方式的转变[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章征科;;清末民初知识分子趋新意识的成因及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王先俊;;论“五四”后的社会改造思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董根明;陈独秀对封建婚姻的批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董根明;五四前期陈独秀否定义和团运动及其思想根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永平;;教学与更新教育观念的必要性[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2 胡艳;;清末绅士阶层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高谦民;;中国师范教育的历史回顾[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谷忠玉;;近代西方女性观在中国的传播路径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5 龚友德;;孝与当代中国家庭道德建设[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6 李维武;;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主义化倾向探析[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7 王生怀;;论早期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特点[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8 马勇;;无政府主义与现代中国人的困惑[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长林;班彦美;;五四时期杜亚泉与陈独秀道德观比较研究[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10 谢从高;;《新青年》知识分子队伍的分化与中国近代学术观的碰撞——以蔡柏龄留学为中心的考察[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延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阎乃胜;杜亚泉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陆胤;近代学术的体制内进路[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超;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缺失原因及其对策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露霞;论潘玉良“合中西于一治”的艺术观[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3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金;陈独秀与李大钊新闻思想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薛小雷;近代以来中国学前教育向外国学习的历史与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秦秋萍;“自然发展”视域下的学前美术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慧;陈独秀人生哲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王启巩;《新唯识论》翕辟论哲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小娟;《忍经》忍文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刘翊;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女权思想[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瞿葆奎;钟启泉;;教育政策与教育科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6期

2 赵一红;后发型现代化——对发展理论的反思[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9年04期

3 M.邦格;吴晓江;;科学技术的价值判断与道德判断[J];哲学译丛;199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力;集思广益,再商全国“十五”教育科学规划大计——记“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筹备工作座谈会”[J];辽宁教育研究;2000年09期

2 陈元晖;;教育实践和教育科学[J];人民教育;1984年01期

3 孙学策;;向教育科学要效率[J];人民教育;1985年02期

4 梁山;;为师范教育和教育科学的繁荣大声鼓与呼——记我国著名教育学者陈侠[J];教育评论;1986年06期

5 肖凡;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揭晓[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9年11期

6 王续琨;积极建构思想教育科学的学科体系[J];教育科学;2000年02期

7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来稿须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1期

8 范国睿;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历史的观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1期

9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简介[J];教育科学;2002年05期

10 金绪泽;教育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探微[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震;;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特色教育科学的探索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清;施晓虹;刘进梅;谭丽梅;郑君;;加入WTO对我国林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项目[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立项子课题制作铜牌的通知[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学尧;;采取得力措施促进职业技术学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A];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技术学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调查和研究》山东课题组结题报告[C];2005年

5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福建子课题三明职业中专学校实施方案[A];三明市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研究与实验成果汇编[C];2005年

6 邱良武;武云化;郑龙云;韩锐芳;;中小学体育课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福建子课题尤溪职业中专学校实施方案[A];三明市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研究与实验成果汇编[C];2005年

8 ;后记[A];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技术学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调查和研究》山东课题组结题报告[C];2005年

9 徐慧璇;;扎实开展课程实验 力创英语教学特色——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儿童英语兴趣教育研究”子课题——“英语活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结题报告[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10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福建子课题尤溪职业中专学校结题报告[A];三明市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研究与实验成果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宝立;构建教育科学繁荣的新平台[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马璇;全面提升教育科学发展水平[N];深圳特区报;2008年

3 晓红;IT培训“达内风” 波及国内外[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7年

4 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正处级督学 伍志平;关于推进郴州教育科学发展的思考[N];郴州日报;2010年

5 通讯员 李海燕;吉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开展科技下乡[N];四平日报;2008年

6 焦苛;在体制创新中发展教育科学[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 刘希平;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张圣华;谁在启发教育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邱凌;以教育科学普及和研究为己任[N];朝阳日报;2008年

10 吕扬;第三届中国教育科学论坛闭幕[N];陕西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培育个体生命自觉[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程亮;教育学的“实践”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申卫革;后现代知识型观照下教育学知识的实践转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丽;追寻学习的生存论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晴;中国中小学校长职业素质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7 张永;西方教育学知识形态演进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猛;匿影缠绕:意识形态与中国教育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丽群;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yN;数学教学生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江;城乡教育均等化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

2 王珩;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的对策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3 胡耿;为谋新教育中国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平功波;布列钦卡教育科学思想述评[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金娜;论教育的游戏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程志宏;儿童天性与儿童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公伟庆;我国高校社会捐赠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雷勇;以体系结构为视点检视20世纪我国《教育概论》的发展[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9 马迎;论走向生命理解的教育[D];河南大学;2006年

10 吴石红;基于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3375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375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8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