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与借鉴:国外网络公开课传播营销分析
本文关键词:策略与借鉴:国外网络公开课传播营销分析 出处:《改革与开放》2013年2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依据可信性效果概念、品牌开放、品牌接触点理论,分析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风靡热潮的缘由,提出建议,以期推进我国网络公开课建设。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redibility effect, brand opening and brand contact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popularity of online open class in foreign prestigious school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open web courses in China.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基金】: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教育视域中的“淘课”热(批准号wym11033)成果 2012年南方医科大学人文社科研究专项苗圃培养基金:教育视域中的“淘课”热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2010年肇始的“淘课”热潮,在经历过网友热情追捧,门户网站积极介入,国内高校应对参与之后,业已进入集中化建制化大规模推进的阶段。2011年7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发文将视频公开课列入“本科教学工程”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5000门资源共享课。2011年11月9日,教育部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许颖;接触点管理模式及其传播学透视[J];国际新闻界;2005年02期
2 刘柏因;;论维基经济时代的品牌开放[J];东南传播;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锋;;文化 建筑 传播——传播文化学视野中的徽州牌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陈海燕;;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俞小和;;传播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陈自清;;论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余月玲;;电视娱乐节目互动方式的传播学思考——以《超级女生》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宋玢璐;;影视剧对社会性别观念的正面建构——从受众接受的角度[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袁金龙;黄曼曼;;安徽省服饰传播媒介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郑碧强;;城市女性白领整容时尚消费的社会学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赵迪;王德海;;受众本位论视角下的参与式农业推广[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10 程德安;;传播学中的商标[J];中华商标;2006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汝梅;;影响国家精品课程传播效果的因素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15期
2 柯和平;多媒体教学网络及其传播效果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1998年02期
3 彭力;曹思芹;;教育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探析[J];新余高专学报;2008年06期
4 李峰;;传播技巧对教育传播效果的影响[J];外语电化教学;1992年04期
5 衣谷;利用情感效应扩大教育传播效果[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6 邓铨;刘阳;;黑板与白板的和谐共处——以文化哲学为根基的教育创新[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7 肖朝辉;;提高农村留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传播效果的技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年11期
8 郭红霞;;以人为本:提高教育电视传播质效之途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15期
9 刘艳;;论网络课程的传播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10期
10 冯俐;刘葭;;传播效果的发展对教育技术学的影响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罗宝珍;;浅析叛逆期青少年对电视的逆反心理[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良初;课堂传播效果:研究的维度与理论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梁艳;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石雷;论课程传播[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晓星;道德教育的仪式化及传播效果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2 王俊晖;分布式学习心理生理反应信息测试分析系统开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建廷;教科文信息在现代传媒中的传播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冯林林;中美网络公开课国内传播效果调研[D];苏州大学;2013年
5 张燕南;学习风格对网络课程学习影响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6 赵丽;小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沈丹丹;科教电视节目的传播观念和教育观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微;校园童谣的传播路径及其调控[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晓丽;教育传播学视野下家校合作平台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蕈丽;在蒙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使用社交网站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36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36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