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网络资源动态发展利用的社会网络分析——以新浪微博“教育技术”群为例

发布时间:2018-02-02 17:25

  本文关键词: 用户交互 资源发展利用 社会网络分析 意见领袖 共建共享 出处:《远程教育杂志》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Web2.0技术的发展加强了网络用户之间以及用户与资源之间的交互,而用户交互行为的加强则促进了网络资源的发展和利用。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内容分析法结合的基础上,以新浪微博群为例,对选取的"教育技术"群中由用户交互所带来的资源动态发展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公共虚拟学习社区中,用户之间的交互程度影响着资源动态发展利用的水平;核心用户(或意见领袖)在资源动态发展利用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社群内小团体的发展,对知识节点的丰富以及整个社区内资源动态发展利用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根据研究结果的分析,从成员交互、意见领袖的作用、凝聚子群的建设和共建共享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网络资源的动态发展和利用。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Web2.0 technology enhanc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etwork users and between users and resources. The enhancement of user interaction behavior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etwork resource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and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takes the Weibo group of Sin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brought about by user interaction in the selecte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group, and finds out that in the public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The level of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s affects the level of dynamic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Core users (or opinion leaders) occupy the main position in the process of dynamic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groups in the community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enrichment of knowledge nodes and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in the whole communit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the interaction of members and the role of opinion leader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etwork resourc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condensed subgroup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网络的教育资源配置方法、路径与绩效评价研究”(编号:7127310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区域共享研究”(编号:10YJCZH18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前言作为一种先进的网络技术,Web2.0赋予了用户更多的权力,加强了用户的交往、沟通,而用户交互行为的增强促进了网络资源的发展和利用。尤其是在虚拟学习社区内,持续的用户交互行为极大地丰富了网络资源,促进了资源的动态发展利用。虚拟学习社区不仅能够为网络用户提供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豪锋;李瑞萍;李名;;QQ虚拟学习社群的社会网络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12期

2 赖文华;叶新东;;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共享的社会网络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10期

3 魏登峰;田华;;Moodle网络课程的社会网络分析——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为例[J];科技信息;2010年35期

4 李琳;孙卫华;;网络教研活动的社会网络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5 叶新东;邱峰;沈敏勇;;教育技术博客的社会网络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05期

6 冯锐;谢英香;;博联社摄影社群的社会网络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9期

7 唐章蔚;;教师博客社群中意见领袖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7期

8 覃学健;李翠白;;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02期

9 胡勇;王陆;;异步网络协作学习中知识建构的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10 汪维富;钟志贤;;博客社区中好友链接的社会网络分析——以科学网的博客社区为分析案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谢百治;;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基础与起步——评中国电教协会2002年年会获奖论文及教学设计方案[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高校论文优秀奖名单[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实施方案[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黎加厚;;教育技术如何迎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了我们民族的嘱托[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郭华;刘迎春;;中美教育技术标准(规范)初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俊萍;边琦;李龙;;制定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的理念浅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9 朱卫东;安文成;马艳芬;;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反思[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10 黄硕;项国雄;;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电化教育》2001—2007年发文统计分析[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余冠仕;教育技术,兴奋点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余冠仕;教育技术:在信息化进程中寻求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王爱胜;追寻曾经的足迹 向着未来进发[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4 实习生安转红;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市场三维推动[N];科技日报;2002年

5 路平丽;“教育技术产业化应用创新平台”启动[N];中华新闻报;2007年

6 湖南师范大学 彭绍东;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的解读与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记者 刘坤;整合资源 共建共享 发挥好远程教育作用[N];商丘日报;2007年

8 记者 王夏斐;为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作出新贡献[N];杭州日报;2009年

9 沈雪梅;西部支教,共建共享中多赢[N];南通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余冠仕整理;“混合”:通向未来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郝兆杰;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左明章;论教育技术的发展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立新;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2年

5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学波;媒体素养教育的课程发展取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光辉;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本土化内涵、基本特点及其与同伴背景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建珍;西部多元文化地域的现代远程教育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肖玉敏;校长的技术领导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涛;项目管理在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课程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晓娟;生命哲学视野中的教育技术[D];吉林大学;2009年

4 魏丹丹;教育技术资源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燕;网络教学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技术网站的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申恩林;教育技术对中小学教学改革支持的实践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7 马青;信息化教学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海燕;基于就业能力调查的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徐春华;量规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登峰;中国电化教育早期历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85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85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f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