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本文选题:微课程 切入点:移动学习 出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3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当前微课程的相关文章进行内容分析,总结我国微课程的研究现状,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微课程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ent of the current microcurriculum,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icrocurriculum research in China,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and makes a prospect for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icrocurriculum.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17期
2 夏仲文;;利用微课程促进学科教学的应用研究与反思[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11期
3 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04期
4 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04期
5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04期
6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绯;王志有;陈林;周袭非;徐洪波;李莉香;王涛;王月;;“缓冲溶液”课程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与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2 王利;刘浪;;微课在高职院校经济数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3年20期
3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4 张敏;;五环四步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年04期
5 裘德海;;高校利用微课程促进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年04期
6 江焕华;;“实验探究型”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以初中物理“校园托利拆利实验”微课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3年06期
7 杨振兴;;基于教师PCK建构小学信息技术微视频资源——以小学信息技术“资料收藏夹”一课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3年Z2期
8 陈利;;浅谈微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Z1期
9 黄燕青;;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3年06期
10 唐军;李金钊;;中小学微课程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德伟;孙红梅;任恩发;;浅谈微课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年7月第31卷第4期[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新英;中学数学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2 周洁;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2 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年22期
3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4 余胜泉;赵兴龙;;基于信息生态观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8期
5 胡铁生;岑健林;;佛山市区域性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实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龙镇;[N];广东科技报;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真辉;;移动学习在大学日语辅助教学中的应用[J];大家;2011年05期
2 吴汝钰;;对现代教育技术-移动学习发展的思考和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年15期
3 丁坤堂;李焕勤;;我国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网络与信息;2010年10期
4 郑云翔;;基于MANET的移动学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2期
5 兰冰;;移动技术在远程学习中的运用[J];云南电大学报;2008年03期
6 廉琪;;云计算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20期
7 李琼;张皓;;移动教育发展现状的研究[J];考试周刊;2008年22期
8 马万锋;;移动学习应用模式探究[J];科技资讯;2008年31期
9 管彦芳;;云南网络教育现状与移动学习之应对[J];价值工程;2010年02期
10 胡乃香;;移动学习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3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艳玲;;构建以效率为主导的学校评价[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许永敏;;试论网络教育资源的协作开发和共享应用[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泰峰;邹永毅;周通德;;教学与学习环境网络化建设与应用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赵萌;;云计算及其在移动学习模式下应用初探[A];计算机研究新进展(2010)——河南省计算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惠林;;黑龙江省教育资源层次配置的分析与对策[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颂;;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相关原理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7 陆玲;;浅谈校园网上的教学资源建设[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文静;辛涛;;学校教育资源对科学素养成绩的影响——一项跨文化的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张力;;提高校园网教育资源有效性的应用研究[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10 朱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资源再分配探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豁 朱薇;教育资源应更多地向农村倾斜[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记者 茆琛;名校“掐尖”:“弱校”说不公,清退家长又不干[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朱四倍;如何终结教育资源地方化[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王利兴;教育资源网格促进信息化建设[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5 记者 刘尧;优化配置市区教育资源 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N];巢湖日报;2006年
6 高峰毅;夯实知识的基石[N];忻州日报;2008年
7 魏莹;市督察组督察全市城乡教育资源工作[N];固原日报;2008年
8 李晶琳;民办学校教育资源不该闲置[N];黑龙江日报;2005年
9 殷昌盛 李金健;政府可考虑入股民校开发教育资源增量[N];东莞日报;2011年
10 山东 苍山子;网格教育资源经销 不能玩概念股[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卓;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轶斌;开放教育资源(OER)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霞;我国教育投资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4 马燕;基于网格社区的教育资源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郭雅娴;中国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许丽英;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张小坡;清代江南公共教育资源筹措配置的历史地理学分析(1644-1911年)[D];复旦大学;2008年
9 荆永君;教育资源分布式配送与调度算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黄瓒;教育场域中的资源争夺、创造与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肆洋;3G技术支持的移动学习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玲利;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及财政政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3 王云华;中外择校问题的对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孙守义;基于聚类的教育资源个性化信息服务[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凌锋;基于语义网的教育资源共享模型[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汪琳;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及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永贤;宁夏南部山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马月进;庆阳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现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蔡春燕;开放教育资源模式及运行情况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李方伟;基于元数据的教育资源非结构化数据组织管理[D];内蒙古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124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612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