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试论教育局长参与教育改革的实践逻辑

发布时间:2018-03-20 21:31

  本文选题:教育局长 切入点:教育改革 出处:《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育局长是政府教育改革意志的执行者,也是地方教育改革的领导者、组织者或倡导者。教育局长参与教育改革的活动,遵循着某种独特的实践逻辑。具体而言,这种实践逻辑是非理性逻辑、空间逻辑、时间逻辑和利益逻辑。教育局长参与教育改革的实践逻辑有重要价值,即教育改革的效率可能比较高,推进速度比较快;教育改革的政策方案可能得到一定的反思和矫正;教育局长的改革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同时,教育局长参与教育改革的实践逻辑也存在一定缺陷,即某些教育局长可能拒绝改革,或者消极应对改革;教育改革中的不合理乃至错误因素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反思和清理;教育改革实施过程推进过快,改革形式化、表面化,效果不佳。教育局长参与教育改革的实践逻辑,应该引起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Abstract]:The Director of Education is the executor of the will of the government education reform, and also the leader, organizer or advocate of the local education reform. The director of education participates in the educational reform activities, following some unique practical logic. This kind of practice logic is irrational logic, space logic, time logic and benefit logic. The practical logic of education director's participation in education reform has important value, that is, the efficiency of education reform may be higher, and the speed of promotion is relatively fast. The policies and programs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may be reflected and corrected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the reform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the education directors may be brought into play to a certain ext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practical logic of the directors' participation in the education reform also has certain defects. That is, some education directors may refuse to reform, or passively deal with reform; unreasonable and even erroneous factors in education reform cannot be promptly and effectively reflected and cleaned up;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education reform is advancing too quickly, and the reform is formalized and superficial. The practical logic of the Director of Education to participate in the educational reform should b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by the relevant functional department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大学农业科技园管委会(农业试验站);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乾;;制度限制与个体选择——读苏力《制度变迁中的行动者》的反思与启示[J];东南学术;2008年02期

2 张以明;;思辨的逻辑与实践的逻辑——韦伯和余英时经济伦理研究的不同理论路径[J];学习与探索;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志华;谢雪娇;;唐卡符号在社会变迁中的建构与解读——以德格八邦噶玛噶孜唐卡画的田野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吴克领;;新农村集贸市场化缓慢的原因探析——基于淮安市W村的社会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3 刘旭东;吴原;;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童燕芳;;窦娥三桩誓愿的弗洛伊德式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5 刁丽;;孤云出岫 去留无意——论《庄子》对自由心灵的实现[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黄剑;;自我的建构与认同——以林妈残疾身体为社会文本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7 黄石;杜庆春;;反对电影,还是被烈火吞噬——思想或抽象写作在居伊·德波作品中的影像呈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于萍;;工业社会的困境与人的需要的异化——马尔库塞虚假需要理论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苑国华;;论布迪厄的社会语言学——“语言交换的经济”理论[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10 刘举;;消费语境下的身体解放与审美救赎[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宋伟轩;;中国封闭式居住模式的源流、现状与趋势[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德敏;杜辉;;环境法范式变革的哲学思辨——从认识论迈向实践论[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3 陈峗;;世俗化与现时代的精神生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4 翟新倩;;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成因及对策探析[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刘松;刘中发;;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探究[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C];2012年

6 刘中发;刘松;;论刑事诉讼法修改与检察执法理念的发展[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7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治国;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郝涛涛;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关怀思想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沈丽琴;论广告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同;从布迪厄的惯习、场域理论看网络论坛中网民话语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锐;场域结构的主体之维[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杜雨;西方新发展主义理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巧岚;参与式发展:程阳桥景区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汪恭敬;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艳飞;我国地方政府信任危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斌;;教育改革需要英雄引领[J];青年教师;2011年03期

2 邱正清;他选择了改革的大舞台——竹山县教育局长席实文推行教育改革纪实[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年Z4期

3 张立军;胡胜林;叶晓;;一路风雨一路歌——访蕲春县教育局长刘建文[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7年03期

4 蒋本端;穆文清;;致力改革 振兴教育——记淮阴县教育局长张佐潼[J];学校管理;1994年02期

5 张泽科;;一个教育局长的能量测试[J];四川教育;2009年12期

6 王自立;抓好教育改革 提高普教工作水平——省教育厅召开地、市教育局长会议[J];江西教育;1985年04期

7 綦延辉;;教育,其实很简单[J];山东教育;2006年11期

8 陈海东;;深入教育改革 创新绥棱教育——典型成功案例谈[J];基础教育参考;2010年13期

9 黄云刚;张惟yN;;组织部来的教育局长——对话大理市教育局局长徐力进[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10年06期

10 本刊编辑部;;全区市县教育局长工作会议召开 努力实现“十一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开局[J];广西教育;2006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谷麦征;费玮;张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与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周小李;;艾波茨霍姆学校与费尔霍普学校之比较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周伟业;;教师网络素养与教育改革调查报告——以艺术教师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4 欧阳军;;网络文化与教育[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冬梅;郭荣华;陈海云;张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现状与思考[A];2007年河北省电子学会、河北省计算机学会、河北省自动化学会、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河北省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会、河北省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别必亮;;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历史窥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陈时见;;雷沛鸿教育改革论的宏观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荐;;国际化视野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与学习革命——践行友善用脑的思考[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9 ;几位专家对教育改革的看法[A];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06年

10 张淑细;;日本教育督导制度的演变及其对教育改革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蒋建华;教育改革不是打倒一个另立一个[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宋全政;没有回头路的教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陈天富;科学发展种好教育改革“试验田”[N];重庆日报;2009年

4 张晓晶;期待新一轮教改带来新希望[N];闽西日报;2009年

5 王继红 记者 海涛;五华区教育改革再推新举措[N];昆明日报;2009年

6 自治区教育厅;教育改革与发展业绩喜人[N];新疆日报(汉);2009年

7 湖北省教育厅厅长 陈安丽;一项具有创意的教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丰捷;2009教育改革与民愿同行[N];光明日报;2009年

9 记者 严志亮;市政协召开委员约谈会共话教育改革和发展[N];金华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赵庆国;“技工荒”再敲教育改革警钟[N];中国改革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勇;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陈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世清;教育政策伦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5 朱丽;教育改革代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康永久;知识输入还是制度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8 李海云;新教育中国化运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吴景松;政府职能转变视野中的公共教育治理范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大廷;美国教育战略的霸权向度[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成增;张之洞近代教育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2 秦臻;比较视阈中的我国教育公平制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3 贺娟;邓小平教育公平思想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戴林;新世纪日本的教育改革[D];湖南大学;2008年

5 王亚波;论我国经济转型期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效应[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李海燕;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与借鉴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7 王秀艳;论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向岩兵;论经济改革对教育改革的若干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高玉洁;俄罗斯《普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勇;邓小平教育思想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40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640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2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