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城市小学留守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0 22:23

  本文选题:留守儿童 切入点:攻击性行为 出处:《现代预防医学》2013年1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城市小学留守儿童因留守时间的不同对儿童攻击性行为形成影响的差异,以及攻击性行为和社交焦虑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攻击性问卷和社交焦虑量表对当地223名留守儿童和12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分析。结果留守儿童的敌意与社交焦虑水平高于非留守儿童,随着留守时间的延长,留守儿童在身体攻击、总的攻击性和社交焦虑水平增长。结论减少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有助于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left-behind children on aggressive behavior in urban primary school. Metho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gression behavior and social anxiety was analyzed by using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and social anxiety scale in 223 children left behind and 128 children who were not left behind. Results the hostility and social anxiety of left-behind children were analyzed. The level is higher than that of non-left-behind children,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the time left behind, the level of total aggression and social anxiety increased in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Conclusion reducing the social anxiety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s helpful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ggressive behavior.
【作者单位】: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医药学院心理教研室;
【基金】:吉林医药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吉医学科字[2010]第14号)
【分类号】:G4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何资桥;;亲子分离特征对农村留守儿童人格发展影响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11期

2 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年03期

3 王晓丹;陈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认知偏差的比较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张顺;王良锋;孙业桓;陈兴付;张秀军;高荣;邢秀雅;;小学“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现状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03期

5 任俊;吕建国;;留守生活对小学生社会支持的影响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7期

6 孟仙;余毅震;刘卓娅;张萍;;小学高年级儿童攻击行为与亲子依恋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7 高亚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发展特征[J];中国公共卫生;2008年08期

8 沈鉴清;吴惠娟;陈红卫;;儿童攻击性行为与养育方式、家庭环境和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8期

9 黄艳苹;李玲;;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为民;某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2 田维;移情训练对留守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秀清;曾菁;;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5期

2 刘强;;农村留守幼儿生存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3 于鸿雁;;留守儿童人格类型与心理健康水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李培;何朝峰;覃奠仁;;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与社会适应[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张海芹;;农村留守学生主观幸福感及相关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李霞;徐淑秀;姚荣英;;青少年儿童社交焦虑障碍成因的研究进展[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7 何智明;杜学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成因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1期

8 王翠梅;;江西省部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研究[J];才智;2009年31期

9 陈荣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才智;2010年03期

10 蒋学杰;刘冠珠;;新农村建设与“留守儿童”的归宿[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状调查[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2 胡利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调查[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林火灿;邓靖;高健;黄冲;余易安;邢佰英;;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媒介素养差异比较——对京皖两所中学农民工子女的实证研究[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4 王广聪;;关于预防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思考[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5 黄新;;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研究[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6 陈占虎;;平安县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调查结果及对策[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金荣;3-12岁儿童人格的结构评定及其发展特点的追踪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海英;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韩煊;流动儿童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沈敏;农村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特征及干预模式系统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林卓逸;性别因素与中医理论认知的拓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赵苗苗;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沈涛;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与社会融入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丽博;农村留守幼儿社会化现状与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于海强;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体育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龚风华;南通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特征和体育锻炼干预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李亚楠;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骏;延吉市赴韩劳务者留守子女监护组织建设探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郭文静;未成年人监护的若干问题研究[D];烟台大学;2010年

8 蒋晓娜;农村幼儿园留守幼儿情感状况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董晓静;自杀意念高中生的社会信息解释偏向[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李伟;一个留守儿童品德发展的叙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德乾;;农村留守儿童交往问题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2期

2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侯爱民;近十年亲子关系与儿童行为关系研究综述[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石伟,张进辅,黄希庭;初中生亲子关系特性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1期

5 詹欢,张捍东;对“留守孩”引发的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党史文苑;2005年16期

6 程华,藏桐华,胡关林,陶芳标,曾广玉;合肥市区4~6岁儿童艾氏量表得分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年02期

7 王丽敏,王达,刘爱书,陈晓慧;初中生行为问题的家庭影响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年04期

8 郭晓虹,杨荣,赵军;4~14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年05期

9 何珊茹,马佳,宋平,莫瑞豪,李志勇,静进;深圳市城区儿童少年行为问题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年02期

10 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杜红梅;移情与后果认知训练对儿童欺负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肖琼华;幼儿移情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黄艳苹;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常青;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名;江西广昌初中留守学生性格特征及对策[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为民;某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7 许海文;留守、非留守初中生的家庭因素与心理适应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务;陈旭;;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2 林少玲;;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式对其同伴交往的影响[J];当代学前教育;2009年02期

3 成彦;;农村留守家庭对儿童及青少年的影响[J];社会福利;2007年02期

4 曹绍平;陈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04期

5 谢丹;;苏中、苏北农村留守儿童同伴交往焦虑现状研究[J];小学德育;2009年21期

6 魏萍;;南阳市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李静;;农村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周宗奎;孙晓军;范翠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林婕;;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心理成因与对策[J];广西教育;2008年Z2期

10 张若男;张丽锦;盖笑松;;农村留守儿童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昆;;甘肃农村小学生社交焦虑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书越;;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科学素质调查研究[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3 吴映雄;;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基于西部五省小学六年级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晓亮;潘昌荣;;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路子[A];“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理论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0年

5 ;“那个没有人管的夏天”——贵州B镇留守儿童暑期生活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胡晓旭;;浅谈图书馆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问题中的积极作用[A];现代图书馆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郁;;一例关于留守儿童性格状况的实证调查[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岑怡;;隔代监护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问题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史梦薇;;贵州留守儿童问题及其对构建和谐农村的影响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强;;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于宛尼;两位人大代表的留守儿童话题[N];工人日报;2007年

2 李揽月;打工教子难取舍留守儿童问题多[N];安徽日报;2004年

3 何玉洁;农村“留守儿童”境遇堪忧[N];安徽日报;2004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万泽民 谷朝珍;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5 ;为“留守儿童”当“代管妈妈”[N];中国妇女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续梅;无奈的留守让他们失去多少关爱[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记者 李婷;专家呼吁社会关注[N];中国人口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陈丽平;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体系亟待建立[N];法制日报;2005年

9 罗敏 高爱华;“留守儿童”,,留下了什么?[N];牡丹江日报;2005年

10 陆福兴;让“留守儿童”守住农村的安宁[N];中国社会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书萍;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解释偏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赵苗苗;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李闻戈;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学浪;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7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徐西嘉;分裂症氯胺酮模型大鼠行为和神经生物机制初步研究及抗精神病药对模型大鼠社会交往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10 罗芳;农业剩余劳动力乡城流动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维;移情训练对留守小学儿童攻击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谢玉兰;农村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徐为民;某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4 潘瑜;贵州省凯里市湾水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D];贵州大学;2010年

5 宋晨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赵永春;商丘市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问题的调查报告[D];兰州大学;2010年

7 郭津;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淑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依恋应对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9 杨帆;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10 裴欣欣;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与家庭疏离[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41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6410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9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