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程改革对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效应
本文选题:课程改革 + 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 参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03期
【摘要】:新时代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结构不完善,教学方法更新的有效性受到了限制,而且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衔接性也较弱。教师要在课程改革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应提升自身的研究水平,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使自己成为课程改革的组织者、研究者和促进者。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new era,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not perfect, the validity of teaching methods is limited, and the cohesion of curriculum reform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weak.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ir own research level and improve their own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curriculum reform. Ability to make itself the organizer, researcher and promoter of curriculum reform.
【作者单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上海市教委085学科内涵建设项目》(项目编号:0852011XKZY15) 山西省留学回国人员科研资助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治理结构》(项目编号:2012-2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校级教学建设项目《〈管理会计〉课程建设》(项目编号:K201203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章云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吴玲,郭孝文;论教师专业化的拓展与推进策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胡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学校德育观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周志刚;孟娜;;对话教学现实问题透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张锦智;张春秀;;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主体间性视角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檀慧玲;;赫胥黎在近代科学教育普及和发展中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肖健;;普通话分组合作学习法的研究——以贵阳幼师普通话口语教学为例[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10 刘奉越;李晓佳;;基于专业发展的编辑叙事研究[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广婷;江苏普通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婷婷;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晓楠;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毕红轶;新课程视域下的思想品德课生命观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政;;课程政策的执行与设计[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9期
2 刘兆栋;;新课程改革对人文精神的关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3 黄宇星;;教师职业专业化及其发展对策探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赵清福;;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农村课改怎样“改”[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6年05期
6 王策三;;关于课程改革“方向”的争议[J];教育学报;2006年02期
7 本刊编辑部;;2007年栏目回顾[J];教育科学论坛;2007年12期
8 王海生;张迎春;;山西省“新师专”教育类课程的改革探讨[J];沧桑;2008年02期
9 宁彦锋;;课程改革成本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22期
10 孔令文;;魂兮归来,启发式教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云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改革的实践探讨[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蔡其勇;;中英国家课程标准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仲剑峰;;试论常熟地区有效推进课程改革的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任瑞明;;关注学生“责任意识”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5 宁虹;;从跑道到跑的过程——课程改革新理念与教师专业化[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王立伟;;防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校本课程改革中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苏泽芳;;新课程背景下现代教育手段探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8 李光强;;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9 ;深化教育改革 建设教师队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10 李光强;;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长子门小学校长 李全昌;关于课程改革的十点思考[N];长治日报;2005年
2 宋晓梦;一位教师眼中的课程改革[N];光明日报;2004年
3 王学东;课程改革中的校本课程开发[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4年
4 本报记者 清泉;开发区课程改革初见效[N];海峡时报;2003年
5 李植 李燕;课程改革中 重建教研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吴晓桐;课程改革,应重视教学行为的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安徽省怀宁县秀山中学副校长 程仲;教研组长,领起你的教研来[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校长 朱震东 武汉市育才小学副校长 张念强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校长 关明福 武汉市实验学校校长 苏先照;课程改革之我见[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记者 李菊文;课程改革工作在我市全面推进[N];铜川日报;2007年
10 王淦生 冯晓红;课程改革:应是一道“AA制”的大餐[N];中国教师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珊云;民间公益组织与课程改革治理机制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黔敏;德育学科课程:从理念到运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树德;当代课程改革成功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华;课程权力:从冲突走向制衡[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炳辉;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新海;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阻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杰昕;课程场域中的权力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黄瑞花;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分布式教师评价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何珊云;课程改革背景中的教师专业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迎春;教育习俗视野下对课程改革的反思[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5 霍振响;农村远程教育背景中的教师培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郭胜兰;论校本培训中教师自主发展模式的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黄小文;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8 黄国宝;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阳红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我国课程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曾东平;西方政治合法性理论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借鉴[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38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838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