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视阈下的学生孝道教育研究
本文选题:德育 + 孝道教育 ; 参考:《当代教育科学》2013年10期
【摘要】: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加强孝道教育,强化学生的孝道认知,增强学生的孝道意愿,培养学生的孝道情感,坚定学生的孝道行为。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moral education,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filial piety,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filial piety, enhance the students' filial piety, cultivate the students' filial piety, and strengthen the filial piety of the students.
【作者单位】: 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职业学院基础教育部;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红;易立新;;大学生孝道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王小丽;秦启文;;新孝道观的研究综述——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新孝道[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张丽娟;;以孝道教育强化大学生道德修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艳粉;;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孝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黄浩耘;;从“孝”字“人”字的文字结构理解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温雪秋;;关于在高校德育中加强孝文化教育的思考[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4 董娟;;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推进高校生命教育[J];价值工程;2011年02期
5 张明义;;论孝道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J];世纪桥;2009年17期
6 胡哲;;新孝道对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J];南方论刊;2010年07期
7 罗丽榕;;关于加强大学生孝道教育的思考[J];武夷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安玉英;米叶芳;;试论先秦儒家孝道思想与我国当前的和谐家庭建设[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9 邢千里;;高校孝道教育研究综述[J];前沿;2012年14期
10 董广芝;夏艳霞;;践行孝道文化 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桂兵;和谐视阈下大学生孝道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玲;中学生孝道教育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3 童琼玉;当代大学生孝道观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利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孝道价值观构建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5 祝辉;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创新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6 马晓磊;孝文化的内蕴及其现代德育价值[D];黑龙江大学;2012年
7 王愚;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孝文化教育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8 周重浪;当代大学生孝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常芳;当代大学生孝观念现状及其道德践行研究[D];中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秀鸿;传统孝道之现代转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2 周彦新;试论中国传统孝道思想的演变[J];甘肃高师学报;2001年03期
3 刘慧敏,刘余莉;孝亲观念的现代意义[J];理论学刊;2005年03期
4 林丽春;传统孝道观与现代文明[J];龙岩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5 谷树新;;传统孝道的现代化[J];兰州学刊;2006年01期
6 肖群忠;儒家孝道与当代中国伦理教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邓凌;大学生孝道观的调查研究[J];青年研究;2004年11期
8 吕延利,张莉蓉;高校德育与孝道文化[J];教育探索;2005年01期
9 贺桂欣;;和谐社会与高校现代孝道教育初探[J];教育探索;2007年01期
10 谢子元;;论孝道创新与新孝道建设[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论德育媒体的创建与开发[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05期
2 王文鹏;;从心理学视角对德育实效性问题的研究[J];兰州学刊;2008年09期
3 吴东醒,陈文冠;农林院校开展多媒体组合教学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1999年09期
4 周立;邓小平学校管理思想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林令华;西方德育教育方式及其借鉴意义[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6 黄圣周;教育理论和实践最主要的交接点——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师热爱和研究儿童[J];咸宁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7 陈荟;“迷失”的教育话语[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8 郭俊汝,隋雪;青少年理想心理问题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白书婷;;国内外“学习者自主”研究探析(英文)[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张延榕;心理学在外语电教中的应用研究[J];闽江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杨光富;张宏菊;;赠地学院对美国农业的贡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续润华;;滕大春论外国教育史研究——纪念滕大春先生逝世五周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张大均;;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及其实施策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方晓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的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刘和润;;《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实验中期报告[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淑萍;;大学生和职业青年的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董玉龙;;子课题总结报告② 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总结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8 张学敏;贺能坤;;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对云南省边境民族地区的调查[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牛征;;天津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蒋建华;让德育成为最美丽的风景[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王殿卿;新一代人能有“孝”心吗?[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记者 李月红 通讯员 赵国青 董剑飞;暑期,走进“30天校园”[N];浙江日报;2010年
4 ;德育:要像春雨润物无声[N];人民政协报;2004年
5 卢春樱;浅谈素质教育中德育的实效性[N];贵州政协报;2001年
6 张绍珉;以德治校培养新人[N];河北日报;2001年
7 杨立霞;开展德育教育的几种方法[N];四平日报;2009年
8 耿银平;德育新模式:生存训练[N];中国妇女报;2004年
9 莘华;教育管理需要国际认证[N];亚太经济时报;2001年
10 常锋 程刚 刘安明;神圣的使命 辉煌的成就[N];商洛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树德;当代课程改革成功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向荣;科南特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赵伟;科技文化影响下的我国学校德育变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海英;协商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谦;株洲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2 洪宇平;福建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翁静;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褚慧;榜样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黄溅华;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肖丽群;江泽民教育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雨生;詹姆斯·华特士生命教育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8 鲁春华;班主任权力失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邱书军;“山海”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别海峰;学校教育中成熟公民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71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871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