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实验范式述评

发布时间:2018-05-10 23:25

  本文选题:儿童 + 归纳推理 ; 参考:《心理学探新》2013年04期


【摘要】:归纳推理的多样性效应是指人们在归纳推理中倾向于寻找更加多样的证据来支持所要得出的结论。然而,儿童在归纳推理中是否具有多样性效应争议不断。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采用四种范式:判断力度迫选法,属性扩展法,寻找证据法和归属法。通过对这四种方法的本质特点和优缺点进行概括和总结,以期为未来这一争议的解决提供参考。
[Abstract]:The multiplicity effect of inductive reasoning refers to the tendency of people to seek more diverse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conclusion in inductive reasoning. However, whether children have diversity effect in inductive reasoning is controversial.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this problem mainly adopts four paradigms: the method of forced selection of judgment, the method of attribute extension, the method of seeking evidence and the method of attribution.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four methods are summarized and summariz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settlement of this dispute.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
【基金】: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 2011年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wym11006)
【分类号】:B8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安涛,李红,冯廷勇,高雪梅,张仲明,李富洪,杨东;分段设计条件下归纳推理的多样性效应[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5年03期

2 吴霞;李红;;儿童对人的行为进行归纳推理的多样性效应[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陈庆飞;雷怡;李红;;前提项目间差异对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5期

4 陈庆飞;雷怡;李红;;不同概念范畴和特征类别对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0年02期

5 钟罗金;莫雷;刘志雅;李倩雯;Lee,Myung Sook;;儿童在归纳推理中的多样性效应[J];心理学报;2012年01期

6 李富洪;李红;陈安涛;冯廷勇;龙长权;;归纳推理的多样性效应及其机制探索[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7 陈庆飞;雷怡;欧阳寒璐;李红;;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发展及其争论[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俊霞;唐晓婉;;儿童归纳推理的多样性效应研究现状及展望[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吴霞;;儿童归纳推理的多样性效应及其争论[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邢强;唐志文;;类别学习中人工语言标签相似性效应的眼动研究[J];心理研究;2012年01期

4 陈庆飞;雷怡;李红;;前提项目间差异对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5期

5 陈庆飞;雷怡;李红;;颜色、形状和大小相似性与变化性对儿童归纳推理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1期

6 陈安涛;李红;杨耘云;龙长权;李富洪;;归纳推理是领域特殊还是领域一般的?一项实验研究证据[J];心理科学;2008年03期

7 王孝清;李红;;分类活动对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1年01期

8 龙长权;吴睿明;李红;陈安涛;冯廷勇;李富洪;;3.5~5.5岁儿童在知觉相似与概念冲突情形下的归纳推理[J];心理学报;2006年01期

9 陈庆飞;雷怡;李红;;不同概念范畴和特征类别对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0年02期

10 钟罗金;莫雷;刘志雅;李倩雯;Lee,Myung Sook;;儿童在归纳推理中的多样性效应[J];心理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龙长权;类别对归纳的支持与限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富洪;归纳推理的假设过程及其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08年

3 蒋柯;趋利避害[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萍;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D];河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振国;语义加工中汉语概念特征的差异性效应[D];河南大学;2011年

2 黄树香;类别归纳的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龙长权;3~5岁儿童与成人基于类别的归纳推理的语言标签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张婷婷;归纳推理中的属性中心性效应及其心理过程初探[D];西南大学;2007年

5 王孝清;分类活动与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7年

6 凌云;中学生物教材科学方法训练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霞;人格特质因素和属性可见性对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8年

8 许魁;两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科学方法教育的比较研究[D];广州大学;2009年

9 秦嘉澜;数列归纳的神经机制探索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徐俊霞;呈现方式和命题属性对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影响的眼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红,陈安涛;从知觉到意义——婴儿分类能力与概念发展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2期

2 罗跃嘉,魏景汉;汉字识别的跨感觉通路ERP注意成分研究[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1998年06期

3 陈安涛,李红,冯廷勇,高雪梅,张仲明,李富洪,杨东;分段设计条件下归纳推理的多样性效应[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5年03期

4 吴霞;李红;;儿童对人的行为进行归纳推理的多样性效应[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李红,陈安涛,冯廷勇,李富洪,龙长权;个体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及其机制研究展望[J];心理科学;2004年06期

6 张婷婷;李红;龙长权;冯廷勇;陈安涛;李富洪;王秀芳;;归纳推理中的属性中心性效应[J];心理学报;2007年05期

7 马晓清;冯廷勇;李红;龙长权;;主题关系在4~5岁儿童不同属性归纳推理发展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9年03期

8 陈庆飞;雷怡;李红;;不同概念范畴和特征类别对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0年02期

9 陈安涛,李红;归纳推理心理效应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10 李富洪;李红;陈安涛;冯廷勇;龙长权;;归纳推理的多样性效应及其机制探索[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安涛;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前提概率原则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吴霞;人格特质因素和属性可见性对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柯;;当前儿童归纳推理研究的理论与范式[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2 龙长权;吴睿明;李红;陈安涛;冯廷勇;李富洪;;3.5~5.5岁儿童在知觉相似与概念冲突情形下的归纳推理[J];心理学报;2006年01期

3 胡诚;刘志雅;陈琳;莫雷;;儿童归纳推理中的标签作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4 徐晨质;郑莉君;蔡小霞;;儿童归纳推理能力的理论模型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07期

5 魏勇刚;李红;;儿童归纳推理中的单调性效应和非单调性效应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吴霞;;儿童归纳推理的多样性效应及其争论[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陈庆飞;雷怡;李红;;不同概念范畴和特征类别对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0年02期

8 陈庆飞;雷怡;欧阳寒璐;李红;;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发展及其争论[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5期

9 陈庆飞;雷怡;李红;;前提项目间差异对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5期

10 陈安涛,李红;儿童归纳推理基础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诸佳男;;绘本阅读对小学三年级儿童情绪智力的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郑红兰;;4岁儿童错误信念行为解释问题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张丽锦;董奇;;4—5岁儿童在4种经典心理理论任务上的发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王荣;桑标;;性别在儿童同伴关系理解中的内隐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郑淑杰;闫秀云;;儿童对退缩行为的认识和反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王琦;;德阳5.12地震前后儿童心理行为现状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7 王庆雄;静进;蔡小梅;刘芳梅;邹小兵;唐春;苏晓梅;刘燕;朱彤芳;;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视觉空间认知特征与行为问题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内地、港、澳)“儿童发育与行为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郑琳娜;张奇;;儿童数量关系认知能力的发生[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支愧云;;儿童创造人格的建设[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陈立民;张卫;;西方关于青少年和儿童品行障碍干预研究的新进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向可芬;孩子心有千千结[N];浙江日报;2003年

2 邹莉;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N];山西日报;2003年

3 邹莉;要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N];中国石油报;2003年

4 吴小秀 编译;压力下的呐喊[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王保健;可致儿童睡眠障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6 袁克俭;儿童狂暴有新说[N];卫生与生活报;2004年

7 ;天津三分之一儿童有心理行为问题[N];浙江日报;2000年

8 朱誉惠;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N];安徽日报;2001年

9 角益;儿童忧郁症[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10 梦茹;帮儿童克服焦虑症[N];江苏科技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世杰;儿童记忆成套测验的初步编制[D];中南大学;2002年

3 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阔;儿童类别形成中知识效应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5 胡金生;儿童同情心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6 邹晓燕;3—5岁儿童独立性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7 钱琴珍;儿童对汉语知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劲松;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亚真;不同攻击/受欺儿童的热认知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荣;儿童社会关系概念化的特点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天玲;语言标签在6~9岁儿童特殊归纳推理中的作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吴霞;人格特质因素和属性可见性对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8年

3 凤尔翠;受体罚儿童的心理行为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3年

4 郑红兰;3-5岁儿童错误信念行为解释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黄彦萍;3.5~5.5岁儿童心理理论与时序认知能力关系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薛yN凌;上海地区青少年及儿童性别角色的测量及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常梅;儿童内隐记忆的视觉掩蔽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林琳琳;5-9岁儿童自传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发展及其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成伟;小学六年级学习困难儿童学业成就筛查测验的初步编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燕;儿童传递性推理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71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871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c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