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公民与个体公民教育
本文选题:公民 + 公民身份 ; 参考:《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07期
【摘要】:公民与公民身份都是源于西方的历史性概念。我国历史上出现的"臣民"、"国民"和"人民"是公民身份的异化表现,都忽略了公民"个体自身"的存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体公民"的身份诉求显得愈加重要。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考量,当下中国应倡导公民即"个体公民",公民教育即"个体公民教育"。个体公民教育应以独立人格为前提,以权利优先下的权责统一为核心,以底线伦理为取向。它的内容大概包括主体教育、权利教育、责任教育、协商教育。
[Abstract]:Both citizenship and citizenship are historical concepts derived from the West. "subjects", "citizens" and "people" in the history of our country are the dissimilation of citizenship, and they all ignore the existence of individual citize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identity appeal of individual citizen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Based on the dual consideration of history and reality, China should advocate citizen as individual citizen and citizen education as individual civic education. Individual civic education should take th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as the premise, the unity of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under the priority of rights as the core, and the bottom line ethics as the orientation. Its content probably includes subject education, right education,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negotiation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基金】:教育部201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小学生公民身份认同与当代公民教育建构”(10JJD880009)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从满;;主动公民教育:国际公民教育发展的新走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2 蒋晓凤;底线伦理与心理健康——人格教育的两大支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08期
3 韩玉光,张金岭;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何雪莲;;感性智慧——当代道德教育的可能生成[J];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12期
5 曲正伟;周小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基于公民身份缺失的归因[J];教育科学;2008年02期
6 阎桂祥;道德教育应从底线伦理抓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0期
7 刘学斌;韩莹莹;;“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公民教育[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祁进玉;;国家认同与公民身份的生成场域:学校教育的衍生功能[J];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9 张鲁川,韩文清;新的公民身份的出现:关注自己并超越国界[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03期
10 陈心想;“幸亏没有生长在美国” 从中美教育的一点比较谈起[J];博览群书;2005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杨眉;双语教学不符合职业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郑航;“虚”在哪里,“实”在何处?[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郑可君 云南师范大学;国外如何培养小公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微微;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国家认同:20世纪70年代以来加拿大公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汝军;师生暴力事件报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门宪琳;教育目的的重新定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颖;我国学校公民教育内容体系建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廖维;欧洲教育计划对欧盟集体认同的促进[D];四川大学;2007年
5 张鹏燕;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演进透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焕新;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实施路径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翠珍;教师的觉醒[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钦腾;未竟的启蒙:中国早期公民教育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78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878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