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工具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本文选题:公共政策 + 政策工具 ; 参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摘要】:政策工具是政府赖以推行政策的手段。从公共政策工具和教育政策工具两大范畴入手,分别梳理相关文献,以期较全面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基本主题及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我国教育政策工具研究的前景和展望。我国教育政策工具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理论研究的前景十分广阔。在教育政策工具研究过程中,既需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公共政策工具研究最新成果,又要充分考虑我国教育政策执行的特点。加强对我国社会转型期教育政策实践的工具性解读,对于丰富政策工具的研究内容和改进教育治理方式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Abstract]:Policy tools are the means by which the government carries out its policies. Starting with the two major categories of public policy tools and educational policy tools, this paper comb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the basic theme and the changing trend of this field in a more comprehensive way. On this basis, the prospect and prospect of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policy tools in China are put forward. The research of educational policy tools in China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nd the prospect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is very broad. In the course of the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policy tools, it is necessary not only to learn from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of public policy tools at home and abroad, but also to fully consid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instrumental interpretation of educational policy practice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for enriching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policy tools and improving educational governance.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苏尚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视角和政策工具的比较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2 姜国兵;;对公共政策工具五大主题的理论反思[J];理论探讨;2008年06期
3 殷凤;;近年美国教育中的政策工具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4 陈振明;政府工具研究与政府管理方式改进——论作为公共管理学新分支的政府工具研究的兴起、主题和意义[J];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卫红;贺子奇;;建筑业劳动力资源的城乡联合开发与培育[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1期
2 李倩;;公共政策执行理论模式评析[J];党政干部学刊;2006年12期
3 陈振明;和经纬;;政府工具研究的新进展[J];东南学术;2006年06期
4 于立生;;我国政府运行成本过高的原因与对策[J];东南学术;2010年02期
5 成兰;;信息技术发展与公共决策优化——基于文献的逻辑考察[J];电子政务;2009年06期
6 李倩;;公共政策视阈下的女大学生就业困境探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02期
7 李清伟;;论公共治理理念及其法律范式的构建[J];法商研究;2009年01期
8 卢霞;政府工具研究的新进展——对萨拉蒙《政府工具——新治理指南》的评介[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陈振明;李德国;;厦门建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方案设计[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王山宝;窦正斌;;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政策工具选择[J];法制与社会;2009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文凤;;新型媒体,政府治理工具的新选择[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孟才;中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优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孙建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邸慧君;我国体工大队“院校化”改革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刘西忠;大学生村干部政策体系建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陈水生;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的行动逻辑[D];复旦大学;2011年
6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桂云;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政府治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邓凡;教育政策执行的网络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盛志宏;社会政策与社会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孔娜娜;行动者、关系与过程:基层社会治理的结构性转换[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锐;我国生态治理中自愿性环境政策工具的运用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2 李小宝;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CLB)的实施过程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晓洁;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施丽萍;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科技创新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李正志;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适用性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6 汪善翔;“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的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马雪芹;我国政府市场化工具的选择与应用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皓然;朝阳市垃圾处理政策变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司楠;新时期我国科普工作的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王邦永;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民办教育扶持及工作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于建福;教育均衡发展:一种有待普遍确立的教育理念[J];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2 万明钢;“积极差别待遇”与“教育优先区”的理论构想——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途径探索[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3 顾明远;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平等的问题,是人权问题[J];人民教育;2002年04期
4 孙艳霞;;从政策道德性看义务教育城乡差距[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1期
5 张康之;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J];行政论坛;2000年04期
6 丁元竹;;科学把握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中国经贸导刊;2007年1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军凤;;教育政策程序正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16期
2 李鑫;;留守儿童政策问题与解决措施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06期
3 张轩;;我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共政策浅论[J];襄樊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张丽;;公共政策视野下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及其对策[J];经济论坛;2011年06期
5 范智军;;“高考移民”现象引发的公共政策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01期
6 万宝方;龚春明;;公共政策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7 杨东平;试论促进教育公平的教育公共政策[J];人民教育;2005年07期
8 李冬妍;;论教育普遍服务制度建设与农民反贫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9 杨东平;;建立教育公共政策的纠错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0年01期
10 黄茵茵;;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之目标[J];公民导刊;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晓辉;;义务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公共政策展望——基于义务教育试点绩效评价的结果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黄晶晶;;在和谐社会构建下,探索解决“上学难”的途径和方法[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魏向赤;;健全公共财政体制 提供优质教育服务[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舒利庆;;我国教育消费趋势分析[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5 丁润生;;略谈教育系统的太极模型——从杨治平先生“我国教育的主要矛盾”说起[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6 贺乐凡;;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若干思考[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7 廖茂忠;沈红;;教育消费的发展与公共政策的调整[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胡泽勇;;五六十年代刘少奇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探索[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9 李帅;;构建和谐新社会,解决“上学难”问题[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力;;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政策及其趋势[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撰稿 杨东平;教育改革:公共政策的回归[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2 胡玉萍 (作者单位: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义务教育公平:教育公共政策的底线[N];中国社会报;2007年
3 关慧;缩小差距的关键在于公共政策到底向谁倾斜[N];人民政协报;2006年
4 张静虹;胡卫:公共政策在制定时必须吸纳相关行为主体参与决策过程[N];人民政协报;2007年
5 北京理工大学 杨东平;转型中的教育[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红雨;我国教育“十五”蓝图绘就[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7 重庆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德敏;关于我国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的建议[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我国教育信息 化建设的思考[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9 教育部部长 陈至立;加入WT O 后我国教育面临的挑战[N];科技日报;2002年
10 ;播种希望[N];计算机世界;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皎;公共经济视野下当代我国教育财政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魏真;我国公共教育财政政策评估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高庆蓬;教育政策评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振改;教育政策的限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玲;博弈视野下的课程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智超;教育政策执行的滞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孙大文;我国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梁国超;教育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黄健江;20世纪末中国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新云;教育资源分配失衡及其政策均衡配置[D];中南大学;2007年
2 向春名;中外合作办学的政府支持政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3 李博;合理配置高教资源,,有效促进教育公平[D];四川大学;2006年
4 尹超;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政策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5 陈洁颖;我国教育福利制度的现状和改革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6 李新志;论新时期我国教育体制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孙妍;试论我国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8 张康华;地方教育财政政策价值分析[D];苏州大学;2006年
9 陈芳;教育机械民营化进程中政府政策制定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梅娟;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困境及其出路[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21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921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