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知识分子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角色与责任
本文选题:教育学知识分子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参考:《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05期
【摘要】:教育学知识分子是指用文字表达教育观念,塑造人们对教育的看法,提出值得政府考虑的政策选择,并以此为业的教育工作者,应是走在社会与教育发展前列的群体。教育学知识分子需要一种自觉,要认识到自身受益于中小学教师,需要与中小学教师实现双向的互动与互益;需要展开广泛调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意见。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学术是一种需要有"定力"的精神活动,潜心进行理论研究是教育学知识分子的重要职责。关怀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引领民族素质的发展方向、创新教育理论和实践,应是教育学知识分子心中的牵挂。
[Abstract]:Pedagogical intellectuals are educational workers who express educational ideas in words, shape people's views on education, put forward policy choices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by the government, and take this as a profession, which should be a group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ducation. Pedagogical intellectuals need a kind of consciousness to realize that they benefit from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o realize two-way interaction and mutual benefit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o carry out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and to put forward targeted policy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spiritual activities, educational learning is a kind of spiritual activity which needs to be determined. It is the important duty of pedagogical intellectuals to concentrate on theoretical research. Caring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national quality, innovating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should be the concern of pedagogical intellectuals.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23.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嘉毅;赵志纯;;西北农村地区新课程适应性的纵向研究——基于2003年与2011年调查的实证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01期
2 李长吉;张文娟;;教科书适切于农村: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以来的趋近与悖离[J];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02期
3 杨启亮;;普适与朴素:基础教育教学创新的品质[J];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从兵;;时代与史学流品[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2 王列生;知识增长的四种方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沈文钦;;何谓“为学术而学术”——纯学术观的类型学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4 魏存礼;;中国现代文学中教育小说简论[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5 石富强;;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谈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6 蔡鹤龄;;当代大学生加强自教自律的必要性[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0期
7 齐春燕;;陶行知与中国近现代教育的本土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程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农村小学撤并的深层次影响[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1期
9 叶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模式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6期
10 零耀受;;高校思想政治课参与式教学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汪树东;;“文学是人学”思想在大学文学教育中的建构与展开—一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为例[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彭志武;;民国前期学制演变及其局限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白勤;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应方淦;基于生活世界视角的成人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洪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利益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飞虎;大学教育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姚站军;“伦理大战略”理论建构及其实践透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曾晓洁;现代汉语母语教育演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学胜;青年马克思对启蒙的扬弃[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杨日飞;教育与儿童的自然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如昕;反思与重构: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志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德毅;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时间管理方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彦君;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冷宁;浅谈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彬;高校教师学术自由权及其法律保障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庄益君;初中生学习活动中实现品德成长的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8 陈宇伟;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探讨[D];苏州大学;2010年
9 胡峻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陆霖霖;在当代视野下对诵读教学的重审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启亮;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思考[J];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2 郭福昌,孙文正;“燎原计划”实施10周年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1998年12期
3 刘铁芳;;乡村教育要超越城市取向[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9年Z4期
4 李世珍;教育部、农业部《关于在农村普通初中试行“绿色证书”教育的指导意见》[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1年10期
5 朱慕菊;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 深入推进新课程实验[J];人民教育;2003年05期
6 孔华辑;;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燎原计划[J];师范教育;1991年10期
7 刘铁芳;;乡村的终结与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J];书屋;2006年10期
8 钱理群;;乡村文化、教育重建是我们自己的问题[J];天涯;2007年05期
9 尹弘飚;李子建;;课程实施与教师心理变化[J];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10期
10 陈向明;;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实践与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立;;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师资培训工作 努力开创继续教育新局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10期
2 丁凤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心态探析——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J];教育探索;2006年12期
3 ;“安徽省科技馆杯”第三届中小学教师科学实验创新大赛继续征集作品[J];教育文汇;2008年06期
4 ;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5年Z2期
5 崔宏星;科学管理促发展 教育事业攀新高[J];政府法制;2005年14期
6 查有梁;;论新课程改革的“软着陆”[J];内蒙古教育;2007年11期
7 ;第四届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技创新大赛启动[J];教育文汇;2010年06期
8 岳效舜;;不要“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J];山东教育;2005年34期
9 郝丹;曹凤余;;关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6期
10 马启龙;;试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翁文磊;林贻真;;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调查报告[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樊召锋;俞国良;曾盼盼;;中小学教师竞争态度与职业倦怠的对比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马娟;陈旭;;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中小学教师课堂互动行为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鲁锦虹;;教师心理健康: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关于江苏省东台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张国札;王沛;;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及其启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王磊;田晓红;;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对策略[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孙咏梅;;教师的工作压力与身体心理健康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8 禹玉兰;郑希付;;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谭金凤;;浅议教师情绪管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10 韩洪岩;;试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左丽慧 王红;郑州三年投近12亿元改建千所中小学[N];郑州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茂;该让家长为学生的行为担责了[N];中国教师报;2010年
3 殷建光;建议实行中小学教师轮训制[N];中国教师报;2004年
4 记者 尹鸿祝 沈路涛;千万名中小学教师将基本轮训一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5 帅政 侯红武;五万中小学教师将分流[N];山西经济日报;2003年
6 任松筠;补充中小学教师将全部公开招聘[N];新华日报;2009年
7 贺筱东;利用中小学富余资源办好农村幼儿园[N];运城日报;2011年
8 沈粤 记者 赵建春;教师培训网上进行[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王 晖;鼓励中小学教师搞科研又有一批课题获省级资助[N];河南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苏婷;怎样从“我们与你们”真正变成“我们”[N];中国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力娟;中小学教师状态焦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李方安;论教师培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衍玲;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寇冬泉;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结构、特点及其与工作效果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7年
5 宁彦锋;教育变革中的教科书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相学;学校如何管理课程[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德如;论课程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7年
10 郑东辉;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张慕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效果评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琳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有效性实证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申艳娥;中小学教师压力应对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兴笃;兰州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问题及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田凤秋;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绩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晶;基于Blog的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实施[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芳芳;提高汶川震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霞;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研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周海燕;宜春市城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22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922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