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乡村教师的社会角色困境与公共性的建构
本文选题:乡村教师 + 社会角色 ; 参考:《当代教育科学》2013年07期
【摘要】:当前,随着群体的不断分化、公共空间的不断压缩和公共言说话语权的不断丧失,乡村教师陷入了悖论性的社会角色困境,出现了公共性危机。危机的根源既是结构性的,又是建构性的。为此,建构乡村教师的公共性,应该从制度建构、知识建构、公共空间建构和自我建构入手,坚持专业性和专业角色优先,重塑乡村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形象。
[Abstract]:At present, with the continuous differentiation of groups, the continuous compression of public space and the loss of public speaking rights, rural teachers are caught in the dilemma of paradoxical social roles and public crisis. The root of the crisis is both structural and constructive. Therefore, to construct the publicity of rural teachers, we should start with system construction, knowledge construction, public space construction and self-construction, insist on professional and professional role first, and rebuild rural teachers' social role and social image.
【作者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教科院;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郭祥超;;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知识分子意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2 杨建朝;;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实然判断与应然追求[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10期
3 吴康宁;教师:一种悖论性的社会角色——兼答郭兴举同志的“商榷”[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年04期
4 廉思;;“理念人”的消逝与彷徨——政治与世俗语境下高校青年教师公共性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02期
5 高小强;;乡村教师阶层分化及其社会文化后果[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12期
6 葛孝亿;;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范式转换——“地方性知识”的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03期
7 唐松林;;理想的寂灭与复燃:重新发现乡村教师[J];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希军;角色冲突:胡适思想多歧性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金鑫;;被寄予厚望的狗——关于小说《藏獒》的文化诗学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3 张伯兴;;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辩证法例谈[J];爱满天下;2006年04期
4 朱忠祥;童政权;李有林;;多元智能理论对培养大学生自信心的启示[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徐晓风;张艳涛;;当代中国哲学家的使命:用思想引领中国发展[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6 王卫平;;自我反省的力度与理想人格的缺失——从现代知识分子的形象史看作家的写作立场和描写侧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陈英敏;;无所皈依的人生[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黄芳;;跨文化之桥:中国现代著名国人自办英文杂志《中国评论》周报与《天下》月刊[J];编辑之友;2011年03期
9 高妮娜;;音乐课堂讲解教学技能探讨[J];北方音乐;2009年08期
10 张莉;;关于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才智;2009年3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勇;;从知识分子文化到知道分子文化——大众媒介在文化转型中的作用[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卞文;;西北科学考查团的科学史再评价[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姜根龙;;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崔玉婷;;梁漱溟、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周险峰;;“士人”品格与中国高校教师群体的精神建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覃建巧;;外语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审思[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付长珍;;从“还乡”到“疏离”——现代性视阈中的当代知识分子与农村问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8 尤敬党;张凤鸣;;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研究论纲[A];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C];2001年
9 付长珍;;变幻的视域——三农问题映射下的城市知识分子精神生态透视[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10 梁艳;;做一个读书的教书人——论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成堂;教师的感情表演规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茂全;新时期西部散文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琳彬;老舍小说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芦迪;王韬改革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飞;试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辛娜;培养语文学习习惯,,发展成就学生未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白春屹;中学语文教师角色现代转型思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晓辉;“美国公众的良心”[D];湘潭大学;2010年
8 赖丽君;小学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现状及其自我建构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涂菁菁;论我国成人公民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敏;职高单招班语文课前预习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郝文武;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肖正德;;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学校的文化使命及其变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常亚慧;;“权力—利益”结构中的教师[J];大学教育科学;2011年01期
4 谢小平;;符码、分类与架构:符码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学术争辩[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王邵励;;“地方性知识”何以可能——对格尔茨阐释人类学之认识论的分析[J];思想战线;2008年01期
6 杨小柳;;地方性知识和发展研究[J];学术研究;2009年05期
7 王春光;;对中国农村流动人口“半城市化”的实证分析[J];学习与探索;2009年05期
8 张立驰;邓希泉;;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结构特征及其趋势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彦花;;成为文化人:乡村教师公共性回复的关键[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2 黄大金;;背景勾联:乡村教师公共性回复的方法取向[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3 林克松;;“公共性”视域下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4 陈其明;刘荣秀;;教育研究何以走向公共领域[J];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06期
5 张茂聪;;哲学视域下教育公共性的诉求[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6 樊改霞;;公共教育:危机与可能的解决策略[J];教育导刊;2006年05期
7 樊改霞;;现代公共教育的制度转型:公共性的失落[J];教育导刊;2008年04期
8 水羽信男;;抗战时期的自由主义:以王赣愚为中心[J];学术研究;2010年03期
9 刘荣秀,刘铁芳;走向公共领域的教育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潘希武;;教育的公共治理:现代性的境遇及其超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济洲;;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乡村教师社会功能的弱化[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2 肖川;;校长的职责与境界[A];第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徐卫红;;毛泽东论教育的双重身份及对中国学校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褚洪启;;杜威的教育目的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傅维利;;论教育中的惩罚[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6 王树青;;教师角色与角色冲突及其解决[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7 于国庆;杨治良;;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蒋旭夏;;关注教师心理健康[A];浙江省推广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论文集[C];2005年
9 佐藤学;;全球化时代的日本学校教育改革——危机与改革的构想[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廖畅;;我国教师心理健康测量的现状和反思[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田悦 通讯员 鞠彬彬;又一批乡村教师取经武汉[N];湖北日报;2011年
2 本报评论员;走进乡村教师的美丽心灵[N];光明日报;2011年
3 韶关日报记者 黄捷文 通讯员 刘炬;一批乡村教师脱颖而出[N];韶关日报;2011年
4 记者 邢兆远 通讯员 张明坤;济宁:“80后”乡村教师铺设“爱心网”[N];光明日报;2011年
5 记者 张群群;乡村教师石皇冠的别样课改路[N];包头日报;2011年
6 崇轶;乡村教师的归属感从何而来[N];人民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邓飞;关注乡村教师,关注乡村教育[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8 陈宝泉;“最美乡村教师”引发的思考[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张烁;乡村教师为评职称“闹心”[N];西部时报;2011年
10 曲向阳;别打乡村教师的主意[N];湖北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樊改霞;公共教育的现代性转型及其困境[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马青;县域内义务教育管理公共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茂聪;论教育公共性及其保障[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之骐;公共领域中的师生教育话语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吴妍;西方自由教育的流变与分化[D];西南大学;2009年
6 但昭彬;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侯素芳;个体权利视域中的教育现代性的正当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何鹏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姜元涛;“世界公民”教育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裴利萍;论市场经济对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性的侵蚀及其救治策略[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朱敏;公共理性与当代学校道德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蒋亚莉;教育如何面对自恋的人?[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素琪;乡村教师学习机会状况及保障体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5 汤德君;乡村教师的“草根教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玉丽;生态学视阈下乡村教师师生存境遇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7 马若明;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戴志红;尽心育人:江西泰和一个乡村老师的教学经历与生活史[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程宝伟;析学校生活的公共性缺失[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晓莉;论公德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51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051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