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我国教师素质理论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8-06-23 01:45

  本文选题:教师素质 + 理论研究 ; 参考:《上海教育科研》2013年04期


【摘要】:教师素质的概念界定和要素结构研究是我国教师素质理论研究的两个核心内容。基于历史的视角和文献的梳理发现,我国学者提出了"心理学视角下"以及"职业质量说"、"基本条件说"、"综合要素说"、"质量涵义说"等五种代表性的教师素质概念,在教师素质要素结构的划分上则呈现出结构拆解取向、结构整合取向和多元视角取向三种趋势。
[Abstract]: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teachers' quality and the study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elements are the two core contents of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teachers' quality in China.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literature review, Chinese scholars put forward five representative concepts of teachers' quality, such as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vocational quality theory", "basic condition theory", "comprehensive factor theory" and "quality meaning theory". In the division of teachers' quality elements, there are three trends: structural disassembly, structural integration and multi-angle of view.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桂香;王永;;诺丁斯“关心”理论对教师素质的要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8期

2 李荣新;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3 方曙光;;试论后现代主义教学观下教师素质的建构[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4 唐松林,徐厚道;教师素质的实然分析与应然探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5 谢安邦;朱宇波;;教师素质的范畴和结构探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6 陈云英,张福成,陈平;我省中学教师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7 韩吉珍;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素质的要求[J];教学与管理;2003年18期

8 喻梦林;;教师素质若干特征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6年05期

9 汪波;教师素质结构主要因素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4期

10 张焰;;教师素质研究范式及其发展趋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世东;教师专业化的困惑及其对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金程;高校体育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章云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黄兴帅;提高教师素质 适应创新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吴玲,郭孝文;论教师专业化的拓展与推进策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李廷宪;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道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俞晨;;护理教师素质的完善和提高在护理教学中的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李Oz宁;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J];安康师专学报;1997年01期

9 谢幼春,黄安泉;论新世纪体育教师的素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张丽君;体育的功能与实现途径[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史青;;基于胜任特征的高校体育教师能力结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东卷)[C];2012年

2 肖健;;普通话分组合作学习法的研究——以贵阳幼师普通话口语教学为例[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焦绪良;;名校的构成要素、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分析[A];山西省行为科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选集(1999-2003年度)[C];2003年

4 刘奉越;李晓佳;;基于专业发展的编辑叙事研究[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张学强;;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质与民族地区教师的文化品性[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王江雁;时兰春;仇艳光;孙芳;;“目中有人”的关怀教育在医学基础课教学中的渗透[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5)——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成人教育委员会三届五次理事大会暨医药教育创新研究和慢病防治学术研讨会[C];2012年

7 陈美红;;促个体专业成长塑“智慧型教师”形象——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启示[A];福建省行知实验校校长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玉容;教学型大学质量经营:理论与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唐恒钧;顶岗实习中师范生专业素质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李志英;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黎志华;教师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俊山;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飞虎;大学教育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广婷;江苏普通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婷婷;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丁鑫;基于MES的集成质量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星;城市初中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晓丽;知识管理视角下Web2.0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爱凤;抚州市市区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C·K·纳珀 ,张学忠;教学评价和美国心理学家B·S·布卢姆的学习分类[J];外国教育动态;1983年02期

2 张学民,申继亮;国外教师教学专长及发展理论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3 姜勇;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后现代转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4 申继亮,,辛涛;论教师教学的监控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5 刘东敏;新型高师学生职业素质结构探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苟萍;;专业性格,教师专业化的灵魂[J];大理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黄涛;;新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对外语教学与测试改革的启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潘玉驹;何毅;;论发展性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9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师范教育的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10 唐松林,徐厚道;教师素质的实然分析与应然探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立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新灵;;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工理论研究述评[J];理论月刊;2010年10期

2 段存广;李建昌;;科技园区发展的理论研究述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陈英杰;;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述评[J];教育与职业;2007年11期

4 姜爱林;陈海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基本理论研究述评[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梁晓丽;;国内构式语法相关研究述评[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徐巍;;国内视觉文化理论研究及其反思[J];中州学刊;2008年03期

7 刘婷婷;孙海滨;;我国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教学研究;2010年03期

8 姜爱林;陈海秋;;区别于计划经济的新型劳动关系研究综述[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晏月平;;女性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述评[J];当代经济;2008年06期

10 李小芳;刘志强;;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研究述评[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安明;惠秋平;;智力理论发展述评[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子荣;;“四个世界”理论研究述评[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3 杨治良;郭力平;;加工分离说的发展述评[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毛洪波;;汉语连读变调解释性研究述评[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5 赵岚;;我国图书发行渠道改革研究述评[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6 王德芳;余林;;虚拟社会关系研究述评及展望摘要[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田葆栓;;我国长大货物车的最新进展与关键技术问题[A];特种货车论文集[C];2005年

8 赵婷;周毅刚;;国内城中村研究十年述评[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9 王成城;刘洪;刘善堂;;同一性与组织有效性研究述评[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郭永玉;;维尔伯及其超个人心理学述评[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物流理论研究十大热点问题[N];中国建材报;2003年

2 马书铭;要加强军事后勤理论研究[N];光明日报;2004年

3 作者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加强理论研究是提高队伍素质的捷径[N];检察日报;2005年

4 记者 李亚杰;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和水平 大力推进党建理论研究和宣传[N];人民日报;2005年

5 记者 罗静雯;强化反腐理论研究 服务“和谐重庆”建设[N];重庆日报;2006年

6 记者 王丽;四川:振兴理论研究 检校共建基地[N];检察日报;2007年

7 王晓明;破解市场难题充当行业“前哨”[N];期货日报;2005年

8 卫兴华(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N];中国改革报;2004年

9 阎民;美军加强理论研究新举措[N];解放军报;2001年

10 李春生 陈可冀;中医抗衰老理论研究的展望[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朝杰;铁、钌、锇对氮活化的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2 彭晓东;磁化等离子体中的微观不稳定性及湍流理论研究[D];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2002年

3 王端武;国家安全生产保障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4 张坚;一些硼烷离子及其衍生物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王领;中美贸易摩擦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6 董静;痰湿体质基础研究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探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松林;蒙药调和体素作用机理的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解菊;类硅烯结构及反应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谭宏;中国造船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10 陶友兰;试论中国翻译教材建设之理论重构[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祥彪;上海市拓展训练开展现状及高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课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房静;高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理论与政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3 李玉平;补肾益智汤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4 徐东;当前文化情境下的高中美术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肖典;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戴拥军;法律翻译:法律机制下的交际行为[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7 宋永利;德育叙事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周健;海河口清淤项目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汪全;国网公司总部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10 闻民勇;基于新课程的地理学习评价理论和实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55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055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d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