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从“类哲学”看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发布时间:2018-07-07 20:32

  本文选题:类哲学 + 全面发展 ; 参考:《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09期


【摘要】:当代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这种矛盾也衍生了模式化教育和个人主义教育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实际上,二者之间的分歧主要在于对人性本质的不同哲学理解。"类哲学"指出人的生命具有"种生命"和"类生命"二重属性。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看,全面发展是人从"种生命"走向"类生命"的过程,个性发展是人对"类生命"的丰富发展过程,矛盾双方统一于教育实践活动中。"类哲学"理念的引入对于中国推动个性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Abstract]: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problem in the field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i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which also gives rise to two completely different educational models: model education and individualism education. In fac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ainly lies in the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of human nature. " Class philosophy points out that human life has dual attributes of "kind of life" and "kind of lif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uman development, all-round development is the process from "kind of life" to "kind of life",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is the rich development process of "kind of life", and the contradiction is unified in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philosoph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education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郭法奇;论美国的个性化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1期

2 何齐宗;个性与个性教育新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3期

3 冯大彪;刘国权;;从类哲学看心理学的分裂与统一[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柯力,王华,方向明;对构建大学个性化教育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舜清;;形上意识与实践理性:关于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哲学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傅蕴,刘冬梅,朱桂梅;实然教育缺失及其救治之道[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王爱敏,杜新安;存在主义的个性化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邓敏娜;;分析与实践:索尔蒂斯的公共教育哲学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5 陆有铨;素质教育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6 郝文武;;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和基本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李楠;段旭;;核心课程及给我们的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屈陆;;制度化学校德育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黄雪梅;实然与应然统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田维;王振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邹绮;;中等职业学校个性化教学探析[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2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福春;美国教育学演进史(1832-1957)[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林文伟;大学创业教育价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林成堂;教师的感情表演规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井祥贵;纳西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隋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庆平;论池田大作的和谐道德教育思想[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林升日;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庆守;实践教育的历史反思与现行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郝民;对学校教育中惩罚的理性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军;从旁枝到主干[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韩荭芳;我国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孟凡纳;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及其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璐琳;动摇的基础:哲学对教学论研究的作用趋势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臧已相;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发高中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晨;初中生闲暇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郭法奇;论美国的渗透式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5期

2 崔铭香;终身教育与个性化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5期

3 黄伟;让每位学生拥有自己的课程──关于学生个体课程的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06期

4 冯大彪;;从类哲学看西方心理学的人性观[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魏春燕,李林;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现状与展望[J];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球;;也谈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12期

2 张旺;;影响素质教育推进的五个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1期

3 万东海;;班主任与素质教育[J];文教资料;2009年03期

4 冯静;;教育目的新论[J];世纪桥;2009年17期

5 艾荣胜;;浅论素质教育——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J];考试周刊;2008年41期

6 常佩艳;;人学视野中的素质教育[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王和才;;排除农村学校素质教育路上的两盏“红灯”[J];泸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8 魏仁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任宝贵;;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家庭作业[J];文教资料;2007年01期

10 居玲;;在教育中促进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村;;举素质教育大旗 走全面发展道路[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2 赵洁;梁果林;;开展素质教育 培养跨世纪人才[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3 李广录;;素质教育与班主任工作[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4 谭红文;张海燕;符宝敏;;目标教学法与素质教育[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5 郭永江;;论知识经济时代的素质教育效能[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6 李培军;;改革教学方法 抓好素质教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7 韩柏春;李伟达;何东;;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孙盘龙;王桂君;贾桂芝;锁向花;;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9 高兵;;人本主义教育与我国素质教育对比研究[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10 马淑红;;素质教育实施中的几点思考[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家安(东北师大美术系);创新精神:素质教育的核心[N];光明日报;2000年

2 符蓉;汨罗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N];湖南日报;2007年

3 代正友;浅析我州农村素质教育的制约因素[N];团结报;2004年

4 杨明富;素质教育,从我做起[N];中国教师报;2005年

5 筱妮;素质教育不再是口号[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6 刘门友;考试与素质教育[N];云南政协报;2000年

7 邬焕庆 张景勇 周立民;真正的素质教育在哪里?[N];人民代表报;2006年

8 杨武平;呼唤素质教育的春天[N];太原日报;2005年

9 郭红娟;素质教育不能忽视挫折锻炼[N];承德日报;2006年

10 尉小珑;素质教育:为了孩子一生幸福的全方位教育[N];工人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曙婷;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校建筑空间及环境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2 过广宇;素质教育的新思路:个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文霞;个性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1997年

4 王勇鹏;应得与公平[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薛晓阳;学校制度情境中的学生道德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汤林春;学校效能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吴明海;继承与创新[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8 俎媛媛;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德龙;主体性教育督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婷;论教育学话语的形成[D];苏州大学;2009年

2 于希山;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胡金荣;政策网络视野下的中国素质教育政策过程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4 张丽;幼儿园建筑空间布局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隋文慧;以人为本 以美育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周丽娜;素质教育条件下的隐性德育课程开发[D];广州大学;2007年

7 张婧;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小学建筑空间及环境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8 李玉泉;适应素质教育的城市小学校室内教学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9 王子轶;大美育观背景下的教师美育能力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彭卓;对我国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两难”问题的分析和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06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106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b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