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基于教育场域的国民性改造

发布时间:2018-08-03 18:53
【摘要】:教育并非国民性改造的首要途径,但在既定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制度中,教育对国民性的改造则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对国民性的改造不仅是教育自身价值实现的本体构成,也是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题中之义。具体而言,在当前社会背景中实施教育对国民性的改造,应该坚持由自发到自觉的立场革新,坚持由批判到弘扬的范式转换,坚持由"平面"到"立体"维度的路径伸展。
[Abstract]:Education is not the primary way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national sex, but in the established socialist system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law of human social development,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national natu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national nature is not only the noumenon structure of th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education itself, but also the meaning of promoting human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Specifically, in the current social background,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to national nature should be carried out from the standpoint of spontaneous to self-conscious, the paradigm shift from criticism to the promotion, and the extension of the path from the "plane" to the "three-dimensional" dimension.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农村新教育理论的探索性研究”(课题编号:13JJD880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光;吴林龙;;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郑师渠;辛亥革命后关于国民性问题的探讨[J];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谦干;皖江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2 赵金元;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渊源关系新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3 高益民;;顾明远教授文化观的若干辨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4 刘晓云;浅析周恩来的早期中西文化观[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5 朱旭东;;比较教育研究的文化主义范式——顾明远教授比较教育研究思想评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3期

6 白天寅;从中西人论的比较考察中华传统健身术的现代社会价值[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谢小龙;傅君芳;吴文峰;;华文体育图书海外出版形势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杨建营;屈政梅;石旭飞;;从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历程探讨其未来趋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9 文太凤;任斌;;全球化语境下武术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系统化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09年06期

10 何坦野;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2 王淑辉;;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依据的思考[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3 彭吉象;;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影视艺术[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薛广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可能[A];毛泽东研究2011年卷[C];2011年

5 胖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6 李树林;刘媛;;中西方决策文化比较研究[A];“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领导文化发展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国保;中国文化因素对知识共享、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颖;基于哲学解释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桂韩;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潘祥超;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杜全伟;孔孟德育思想的现代转化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曹浩明;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优质校园文化建构[D];苏州大学;2010年

4 王军建;山东省武术馆校生源现状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志芳;土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保民;论民间法的价值[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艳红;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对中国建筑设计影响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吴静;基于创新理论的新中式室内设计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康龙;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会计文化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余江玲;中西古典园林植物文化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冯国锋;;论德育实效及评价[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乔永忠;;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06期

3 孙寨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模型构建及其应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颜素珍;侯勇;;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回顾与发展趋向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江桥;从“做人”到“做公民”——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现代公民[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3期

2 袁洪亮;论近代国民性改造的几种主要方式[J];船山学刊;2003年03期

3 刘生全;;论教育场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4 徐木兴;;杜亚泉国民教育思想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李松林;金志远;;教育场域:权力的运作与学生的境遇[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13期

6 申明;;互联网:德育制度变革的教育场域[J];学术论坛;2009年01期

7 石艳;;“共同生存”何以可能?——教育场域中信任问题的社会学审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8 黄瓒;;论社区场域的教育叙事模式[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4期

9 郭凯;文化资本与教育场域——布迪厄教育思想述评[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16期

10 杜驰;沈红;;教育场域中的制度同形与组织绩效[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瓒;;乡镇作为教育场域的意义及其发掘[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曾淑花;大力发展教育 提高国民素质[N];中山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娜仁高娃;向“场”而生[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茁;论教育场域中的对话[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黄瓒;教育场域中的资源争夺、创造与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坚;延续的痛苦——身体社会学视域中的农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闫旭蕾;教育中的“肉”与“灵”[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牛海彬;批判与重构—教育场域的教师话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郭晓明;课程知识与个体精神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瑞;教师个性的养成[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钦芬;论教师的幸福[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晓兰;校外教育场域中的权力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卉;学校教育场域中学生自由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薛娟;论学校场域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D];河南大学;2009年

6 王艳芹;教育过程主客体关系的解构及建构[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7 周瑶;学校中的教育仪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培森;大众文化兴起中教师幸福惯习的失落与复归[D];西南大学;2009年

9 夏翠君;脱水之鱼—民工子弟学校话语中的边缘文化现象[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10 肖温雅;现代学校规训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62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162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0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