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谈贫困大学生共情心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8-08-24 09:35
【摘要】:针对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内向、自我中心、封闭、被动等人格方面的问题,共情心的培养是一个切入点。从增强对他人想法和心理感受的关注、启发从他人的角度分析人的心理和行为、启发理解他人的心理和行为、鼓励积极表达对人的理解和尊重等方面训练和培养共情心,增强贫困生人格的主动性与开放性,从而增进贫困生与他人的心理相容。
[Abstract]: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introversion, self-centeredness, closure, passivity and so on, the cultivation of empathy is a breakthrough point. Training and fostering empathy in terms of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other people's thoughts and feelings, inspiring the analysis of people's psychology and behaviou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thers, inspiring understanding of others' psychology and behaviour, and encouraging positive expressions of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for people, To enhance the initiative and openness of the poor students' personality, so as to enhance the psychological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poor students and others.
【作者单位】: 文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以云南为例”(07BZX061)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常宇秋,岑国桢;6~10岁儿童道德移情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2期

2 罗伏生;沈丹;张珊明;王小凤;袁红梅;李志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3期

3 孔德生,张静;贫困大学生人格类型的聚类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天龙;;高校贫困生健康人格的构建[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翟慎娟;郑淑杰;王玲玉;权子雯;;大学生共情与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其关系[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凌涛;黄卫明;陈青;;享受国家助学金的高职生人格特征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冉琛;;从“短板理论”看贫困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缺位[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李金德;;中国贫困大学生SCL-90测试结果的元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6 魏虹;龚育;;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以陕西理工学院贫困生为例[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王福益;;移情:儿童期家庭德育的关键[J];基础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8 杨雪花;张迎春;张林;牛小蓉;;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7期

9 徐彬;文迪;朱占占;;国内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10 侯晓晖;;聚焦情绪与道德发展:各派心理学理论观[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于笑凡;;我国近年心身医学的研究概况(综述)[A];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郑信军;道德敏感性[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章羽;非理性在个体道德养成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8年

3 戴岳;找回失去的“道德自我”[D];西南大学;2009年

4 齐贵云;西方道德情感主义视野中的移情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李彦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张学浪;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强;情绪体验对道德认知的影响及其德育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爱莲;4-7岁儿童在冲突情境下分享行为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3 洪丽;高中生利他行为与移情、道德判断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肖琼华;幼儿移情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捷;责任性内疚的影响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6 吴洪艳;西南两所高校贫困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汤英华;利他情感德育的基础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彭秀芳;大学生的移情结构及其与积极人格、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韵;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认知特点及心理社会性发展特征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邱玉芳;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晓东;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2 李艳红;贫困大学生的心身症状与心理社会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1期

3 徐浩岚,唐平;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5期

4 沈永健;杜文东;王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6期

5 王婷;马寅生;;近5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6 程利娜;;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及其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10期

7 胡建文,夏海力;用系统原理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新思路[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08期

8 王燕芳;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及学校扶贫助困工作的原则[J];肇庆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韩永清;高校特困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9期

10 田秀菊,蔺晓贤;湖州师范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宏;王玉君;肇薇;;从经济学角度看来自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3期

2 寸晓红;李宁;;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及干预调查[J];今日民族;2011年04期

3 孔德生;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2期

4 杜松涛;姚本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3期

5 许晓辉;唐雪雷;张丽娜;;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4期

6 叶艳晖;;贫困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及教育对策[J];大众心理学;2004年01期

7 隋丽娟;;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年30期

8 杨子s,

本文编号:2200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200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8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