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末民初校友会
[Abstract]:The Alumni Association of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had a great influence in modern China. The Alumni Association was born on the basis of modern education. Because of its well-formed operational mechanism and the interest in its numerous activities, it has a strong vitality, In particular, the strong patriotic feelings of alumni members in the face of foreign aggression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China's modern history.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度规划项目“清末社会危机与政府应对”(编号:08JA770009)成果
【分类号】:G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魏德功;;高校校友会的职能与校友资源有效开发的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吴晓琴;;发挥大学校友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独特作用[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倩;;高校校友会组织建设的拓展与服务措施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王玉;罗伟;;论行业语境下高校校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张子良;于莲波;李江;慕宏杰;;论院系校友组织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重要意义[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02期
4 刘勇;;充分开发校友资源,开辟大学生就业新途径[J];大学教育;2012年07期
5 姜检平;;合校后吉林大学主要办学指标及评估排名变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3期
6 姜宇国;;构建高职毕业生就业“后服务”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年29期
7 周建伟;李丽丽;周伟;杨斐;;基于幸福干预观点的校友工作H_2O路径[J];价值工程;2012年05期
8 方慧;林伟英;;论如何有效发挥校友在就业工作中的作用[J];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04期
9 朱芸芸;;校友会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15期
10 况源;;发挥校友会的职能 服务高校建设发展[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卢家利;;高校图书馆对校友信息的收集及募捐方法[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卢家利;;关于高校图书馆校友募捐工作的思考[A];2010广西图书馆学会年会暨第28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欧敏;中美大学校友会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刘立明;学缘关系对大学教师职称升迁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3 袁晓杰;我国高校校友资源开发机制改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莉;美国大学校友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宓佳;美国大学校友管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莹;兰州大学校友服务体系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7 董清;美国高校校友会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兵燕;高校地方校友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翠霞;基于SOA的校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石慧霞;需求与回应:处于母校和校友之间的大学校友会[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4期
2 石慧霞;;我国大学校友会现状及其出路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4期
3 高澎;胡佩农;;基于个人、高校及社会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考——高校校友工作应以促进“三个发展”为目标[J];科学·经济·社会;2005年04期
4 贺美英,郭j,钱锡康;对高校校友资源的再认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5 顾寅生,宋桂兰;开发校友资源 促进学校发展[J];教育探索;2002年03期
6 董俊义,谢海燕,李国;关于高校开发和利用校友资源的探讨[J];石油教育;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正平;夏益军;;关于开展“袁世凯与清末民初教育”研究的几点设想[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5期
2 杨洪;清末民初的教育体制改革[J];陕西教育;1998年09期
3 鲁洁;赵亮;;中西教育大战你有本事赢吗[J];英才;2001年02期
4 荣艳红;;清末民初义务教育学制变化评述[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0年10期
5 刘玉梅;;清末民初教师群体过渡性特征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张伟江;为了人民 为了祖国 再苦也值得——兼作《上海教育》(“达标工程”专刊)序[J];上海教育;2002年24期
7 孙显军;江苏宋代科举论略[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3期
8 徐润俭;;徐润俭先生的讲话[J];爱满天下;2005年03期
9 张传官;;论建国以来出土文献中的教育史资料[J];史林;2009年04期
10 熊贤君;;别有洞天的教育史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艳玲;;清末民初教育转型中的冀州新式学校[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2 关景媛;;清末民初淑女教育的断裂与传承[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3 余波;徐仲林;;清末民初教育转型时期我国课堂教学特点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何东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课题开题会上的讲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许瑞芳;;教育史研究的方法论透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方晓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的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郑国民;;清末民初的白话语文教科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滕大春;;研究教育史有助于促成教育现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9 杨齐福;;清末民初新教育发展缺失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杨思信;;“教育和宗教分离”思想输入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海南日报记者 于伟慧 特约记者 许环峰;清末民初海南船王黄学校[N];海南日报;2010年
2 吕云飞 河南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所副教授;对南宋教育史的全面探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陈宗立 通讯员 韩业庭;会宁:今写教育史奇迹[N];光明日报;2009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高毅哲;阿音:用影像记录草原教育史[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赵艳玲;清末民初教育转型中的冀州新式学校(一)[N];衡水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田养梧;农村教育史上的又一次跨越[N];陕西日报;2004年
7 记者 何国庆 通讯员 章仙踪;“爱烛行动”半年救助特困教师2312人[N];湖南日报;2010年
8 周新国;简析《南京教育史》[N];光明日报;2007年
9 本报评论员;教育史上的辉煌篇章[N];人民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黄一琨;燕鸣坊的教育史[N];经济观察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吴小鸥;清末民初教科书的启蒙诉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博;清末民初教育期刊对教学变革的影响之研究(1901-1922)[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运明;1928-1937年山东中等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晓军;区域视野中的乡村、学校与社会[D];吉林大学;2009年
5 周萍萍;近代日本女教育家及其女子学校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邓城锋;香港学制演变:文化角度的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郝锦花;新旧之间[D];山西大学;2004年
8 冯福林;蒙古国教育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9 樊国福;留日学生与直隶省教育近代化(1896-1928)[D];河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艳;清末民初双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沈萍霞;清末民初的留美教育与中国教育近代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孙辉;清末民初湖南留学运动探析(1898-1924)[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赵燕玲;清末民初留美生从政现象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路宁;课程政策中的课程权力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6 邢瑞;清末民初陕北留学生研究[D];延安大学;2009年
7 贾国静;清末民初私塾改良述论[D];四川大学;2002年
8 吴敏霞;清末民初教育转型弊端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新颖;清末与民国时期留学教育政策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赵捧莲;清末民初美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201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2015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