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教研员:制度形成与身份建构
[Abstract]:The educational reform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taff. However, for the emergence of the system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versity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staff functions, there has been a lack of theoretical vision. This paper combs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ystem, and analyzes the practical rationality of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taff and the power base on which they re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and points out three ways to construct the identity of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taff.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diversity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staff.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管理学系;
【分类号】:G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桂生;;“中国的教研组现象”平议[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4期
2 丛立新;;“聚焦:今天怎样做教研员”系列之六 教研员角色需要彻底改变吗[J];人民教育;2009年02期
3 吕忠堂;教研室竟成“考”研室[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01期
4 张德胜,金耀基,陈海文,陈健民,杨中芳,赵志裕,伊莎白;论中庸理性: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沟通理性之外[J];社会学研究;2001年02期
5 李猛;;理性化及其传统:对韦伯的中国观察[J];社会学研究;2010年05期
6 卢乃桂;沈伟;;中国教研员职能的历史演变[J];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07期
7 卢乃桂;沈伟;;中国近代学官传统的赓续及影响[J];教育学报;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肖建新;;梁启超与钱穆的专门史观及方法论之比较——以《中国历史研究法》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肖建新;;宋代的监察机制[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4 陈联俊;;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的现代性研究[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5 朱从兵;;时代与史学流品[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6 程仁保;刘涛;;钱穆的民族文化史观浅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宋传伟;孙素雯;;浅谈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的冬学运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8 孙晓燕;;谈莫言小说《红高粱》体现的人的本性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9 刘宁;;权力话语下的女性启蒙——以“文革”三部“革命样板戏”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贾少英;;身体转向语境下林白小说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阳;;隐私话语的诞生与大众传媒业——一种知识考古学的路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柳坤;;官僚制的价值:中国行政改革中的理性构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苗连营;杨会永;;权利空间的拓展——农民迁徙自由的宪法学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4 孙广勇;;教育史料的搜集、整理、鉴别与运用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李玉非;;新中国高等学校助学制度演进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王卫平;;革命根据地医学教育述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1)——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郭渊;;海外华人与中国传统文化[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敦琴;;张謇成败辩证观[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谢魁;;军事技术发展趋势的理性内蕴[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黄华生;;刑罚轻缓化的犯罪学根据[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业的形态呈现与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9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韩丹;食品安全与市民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陈洁丽;学校教育惩戒权的国际比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周磊;法律与身体[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赵俊杰;论我国死刑废除中的民意引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培宇;关于《救国时报》中的抗日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彪;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志宏;;我经历的30年基层教研工作变迁[J];基础教育课程;2009年03期
2 杨润勇;;关于构建我国教育督导政策体系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3 丛立新;;“聚焦:今天怎样做教研员”系列之六 教研员角色需要彻底改变吗[J];人民教育;2009年02期
4 崔允o7;;论教研室的定位与教研员的专业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08期
5 陈桂生;;共和国黎明时分“新教育”与“旧教育”观念的再认识[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08期
6 王培峰;;教研员职能转变的定位与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聂劲松;中国百年教育研究制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才欣;;教研员的学识视野与专业素养[J];上海教育;2010年01期
2 邹尚智;;教研员在校本教研中的角色定位[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年03期
3 涵冰;;园丁茶座[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6年12期
4 柳三星;;以人为本 努力提升教研员的专业素养[J];基础教育参考;2008年02期
5 刘合荣;;教研员专业化的现实道路[J];人民教育;2009年10期
6 张裔平;;谈教研员的核心能力[J];学校管理;2009年03期
7 丁文平;;教研员专业发展:一个不应忽视的话题[J];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9年08期
8 李丽桦;张肇丰;;新时期教研员专业发展问题的讨论[J];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08期
9 刘武德;;教研员:行走于大课堂的文化符号[J];江西教育;2009年35期
10 贾美华;;市区教研员学科联动 促进教研员专业发展[J];北京教育(普教);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迟艳杰;;教学意味着“生活”[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3 李茂森;;校本研修,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刘佛年;;《范寿康教育文集》序[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委员会文件 关于印发《新疆教科所、教研室召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多省市协作研究会来疆开会的专家座谈会的纪要》的通知[A];中国德育的重大改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十年报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五卷)][C];1998年
6 ;关于印发《新疆教科所、教研室召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多省市协作研究会来疆开会的专家座谈会的纪要》的通知[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一卷)[C];1991年
7 樊改霞;;从自由主义理论的发展看国家教育制度的形成——兼评安迪·格林教授关于民族国家教育制度的形成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8 阳素娥;;创新型实验教师从这里起步[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9 郑焕珍;李莉;杜永刚;;区域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的研究[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10 吴昌文;;场办教育发展的实践与思考[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业俭;“教研员”新解[N];中国教师报;2007年
2 陈红云;新罗区:教研员送教下乡[N];闽西日报;2008年
3 刘宝剑;教研员应当成为“五台高手”[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金坤荣;听课评议,不妨“阳奉阴违”[N];中国教师报;2007年
5 江西省南康市教研室 连文华;变下乡“视教”为“试教”[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睢宁县教育局 袁苏;为教研员上示范课鼓与呼[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7 茅卫东;教研员队伍应该成为课改的中坚力量[N];中国教师报;2007年
8 湖北省武穴市教育局 刘继胜 夏祖瑞;组织者 管理者 实践者[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黄梅县教研室 柳三星;魅力教研:希望与追求的聚焦[N];黄冈日报;2005年
10 记者 李建平;激发了区域教研的活力[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董宏建;网络环境下教师跨学科协作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江卫华;协同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互动设计、分析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常亚慧;沉默的力量[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静芬;语文网络教研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宁彦锋;教育变革中的教科书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振华;论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建构者[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起月;课程改革背景下教研员角色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彦t
本文编号:2353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353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