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情绪归因的量表编制与特点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情绪归因的量表编制与特点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情绪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的生活因为情绪而变的丰富多彩。在“情商”教育日益兴盛的时期,研究情绪归因对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此,本研究在韦纳的归因理论的基础上,借鉴了目前已有的归因测量成果,确定了量表的结构,并严格按照量表编制的一般程序,,编制了中学生情绪归因量表,它包括两个部分,积极情绪归因量表和消极情绪归因量表,每个分量表都有24个题目,分为8个子量表:ISC(内部-稳定-可控)、ISU(内部-稳定-不可控)、IUC(内部-不稳定-可控)、IUU(内部-不稳定-不可控)、ESC(外部-稳定-可控)、ESU(外部-稳定-不可控)、EUC(外部-不稳定-可控)、EUU(外部-不稳定-不可控);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两个分量表的各项指数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模型拟合良好;两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11和0.938,量表编制过程中,受到心理专家和研究生们的评定和指导,且各个子量表对总变异的解释率以及题目的负荷量等指数显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通过对中学生情绪归因的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中学生积极情绪归因特点:在积极情绪归因的8项原因维度上总体学生得分由高到低为:EUU,ESC,EUC,ESU,ISC,ISU,IUC,IUU;从6项维度来看,中学生将自己的积极情绪主要从外部因素进行归因,同时稳定因素多于不稳定因素,可控因素多于不可控因素;年级在ISC、ESC、ISU、EUC上的主效应显著;性别在ISC、ESC、ESU、IUU、EUU上的主效应显著。(2)中学生消极情绪归因特点:在消极情绪归因的8项原因维度上总体学生得分由高到低为:IUU,EUU,ISU,IUC,ISC,ESU,EUC,ESC;从6项维度来看,中学生将自己的消极情绪主要从内部因素进行归因,同时不稳定因素多于稳定因素,不可控因素多于可控因素;年级在所有原因上的主效应都显著;性别在ISC、ISU、IUC、EUC、IUU、EUU上的主效应显著。(3)中学生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归因特点比较:EUU是中学生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主要归因的相同之处;积极情绪归因的得分都显著高于消极情绪归因的得分;除了ISU和EUC之外,年级在其他因子上的主效应显著;除了ISU之外,性别在其他因子上的主效应显著;年级与两极情绪在所有因子上的交互作用显著;性别与两极情绪在ISU、ESU、IUC上的交互作用显著。中学生的情绪归因方式有待改善。
【关键词】:中学生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情绪归因 量表编制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49;G635.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引言9
- 1、文献综述9-15
- 1.1 情绪归因界定9-10
- 1.2 情绪归因的研究取向10-12
- 1.2.1 儿童道德情绪归因研究10-11
- 1.2.2 错误情绪归因研究11-12
- 1.2.3 一般情绪归因研究12
- 1.2.4 例举情绪归因研究的具体结果12
- 1.3 情绪及其分类12-13
- 1.4 情绪产生机制13-14
- 1.5 归因理论阐述14-15
- 2、论文选题的缘由与意义15-16
- 2.1 选题的缘由15-16
- 2.2 选题的意义16
- 3、中学生情绪归因量表的编制16-27
- 3.1 量表结构的确定与条目的收集16-17
- 3.2 中学生积极情绪归因量表的编制17-22
- 3.2.1 积极情绪归因量表第一稿的施测及结果分析17-19
- 3.2.1.1 研究对象17
- 3.2.1.2 研究工具17-18
- 3.2.1.3 研究过程18
- 3.2.1.4 结果分析18-19
- 3.2.1.4.1 项目分析18
- 3.2.1.4.2 因子提取18-19
- 3.2.2 量表第一稿的总结19
- 3.2.2.1 量表的优点19
- 3.2.2.2 量表的不足19
- 3.2.3 积极情绪归因量表第二稿的施测及结果分析19-22
- 3.2.3.1 量表题目的筛选与编排19
- 3.2.3.2 研究对象19-20
- 3.2.3.3 研究工具20
- 3.2.3.4 研究过程20
- 3.2.3.5 结果分析20-22
- 3.2.3.5.1 项目分析20-21
- 3.2.3.5.2 因子提取21-22
- 3.3 中学生消极情绪归因量表的编制22-27
- 3.3.1 消极情绪归因量表第一稿的施测及结果分析22-24
- 3.3.1.1 研究对象22
- 3.3.1.2 研究工具22-23
- 3.3.1.3 研究过程23
- 3.3.1.4 结果分析23-24
- 3.3.1.4.1 项目分析23
- 3.3.1.4.2 因子提取23-24
- 3.3.2 量表第一稿的总结24
- 3.3.2.1 量表的优点24
- 3.3.2.2 量表的不足24
- 3.3.3 消极情绪归因量表第二稿的施测及结果分析24-27
- 3.3.3.1 量表题目的筛选与编排24
- 3.3.3.2 研究对象24
- 3.3.3.3 研究工具24
- 3.3.3.4 研究过程24-25
- 3.3.3.5 结果分析25-27
- 3.2.3.5.1 项目分析25
- 3.3.3.5.2 因子提取25-27
- 4、正式量表的施测及验证性因素分析27-32
- 4.1 研究工具和对象27
- 4.2 研究过程27
- 4.3 研究结果27-32
- 4.3.1 模型建构27-29
- 4.3.2 模型拟合29-31
- 4.3.3 模型评价31-32
- 4.3.4 模型修正32
- 5、正式量表的信效度检验32-34
- 5.1 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32-33
- 5.2 结构效度33
- 5.3 内容效度33-34
- 6、中学生情绪归因的特点分析34-37
- 6.1 中学生情绪归因的总体状况34-35
- 6.2 中学生情绪归因的方差分析35-37
- 6.2.1 中学生积极情绪归因的方差分析35-36
- 6.2.2 中学生消极情绪归因的方差分析36
- 6.2.3 不同年级、性别的中学生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归因的方差分析36-37
- 7、讨论和结论37-45
- 7.1 讨论37-43
- 7.1.1 中学生情绪归因量表的结构37-38
- 7.1.2 中学生情绪归因量表的信效度38-39
- 7.1.3 中学生情绪归因的特点39-42
- 7.1.3.1 中学生积极情绪归因的特点39-40
- 7.1.3.2 中学生消极情绪归因的特点40-41
- 7.1.3.3 中学生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归因的特点比较41-42
- 7.1.4 研究的优点和创新42-43
- 7.1.5 研究的缺点和不足43
- 7.2 结论43-45
- 参考文献45-48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48-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珠;董光恒;金欣俐;;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大脑反应差异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3期
2 潘发达;;情绪归因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许红艳;王崇才;;教学中学生情商开发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4 陈少华,郑雪;亲社会情境中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1期
5 顾海根,李正云,李伯黍;行为动机与结果的匹配关系对儿童道德情绪归因的影响[J];心理科学;1992年03期
6 李正云,李伯黍;4—10岁儿童道德情绪归因研究[J];心理科学;1993年05期
7 潘发达,卢家楣;儿童道德情绪归因研究的进展及未来展望[J];心理科学;2005年05期
8 潘发达;卢家楣;;大学生情绪归因模式建构的实证研究[J];心理科学;2010年03期
9 张雨新,王燕;归因方式和抑郁[J];心理学报;1989年02期
10 韩仁生;中小学生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8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发达;大学生情绪归因的特点及其与气质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承宗;大学生幸福感归因量表的编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情绪归因的量表编制与特点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61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