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校层面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和谐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4 20:05
本文关键词:基于学校层面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和谐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保障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可见公平、公正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念。目前,,国家教育政策逐步保障了进城农民工子女与城市本地学生平等的入学机会,虽然各地在执行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至少有了制度保障。农民工子女走进城市学校,只是享受教育公平的第一步,他们在进入公办学校后能否享受平等的教育过程则更为关键。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进入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选择了条件差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创办者能否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整个社会应关心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目前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现状及城市公办学校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城市公办学校农民工子女与本地学生融合存在困难,城市公办学校教师排斥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子女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不够契合。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师资力量薄弱,办学基础条件差,这些都不利于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和谐论及和谐论在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实地调研方式调查了北京市公办学校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运用和谐论方法计算出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和谐度,为寻找和谐策略提供了可靠依据。最后,根据前文研究分别从教师、家长、学校及整个社会力量提出了构建和谐公办校园、和谐农民工子弟校园的策略。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 公办学校 农民工子弟学校 和谐度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52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9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10-12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10-11
-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11
- 1.1.3 论文研究的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6-17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7-18
-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7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17-18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18-19
- 第2章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9-27
- 2.1 当前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19-20
- 2.1.1 进城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规模19
- 2.1.2 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主要途径19-20
- 2.2 当前公办学校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分析20-23
- 2.2.1 农民工子女与本地学生的融合存在困难21
- 2.2.2 公办学校教师排斥农民工子女21-23
- 2.2.3 农民工子女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不够契合23
- 2.3 当前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分析23-26
- 2.3.1 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素质低24
- 2.3.2 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流动性大24-25
- 2.3.3 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学条件差25-26
- 2.4 本章小结26-27
- 第3章 和谐论及其在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27-36
- 3.1 和谐论27-33
- 3.1.1 和谐论概念及和谐思想27
- 3.1.2 和谐论的主要论点27-28
- 3.1.3 和谐论五要素28-29
- 3.1.4 基于和谐论五要素的和谐问题分类29
- 3.1.5 和谐度方程29-32
- 3.1.6 和谐度方程中各参数确定方法32-33
- 3.2 和谐论在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33-35
- 3.3 本章小结35-36
- 第4章 实证分析—北京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和谐度36-48
- 4.1 公办校园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和谐度分析36-42
- 4.1.1 确定和谐论五要素36-37
- 4.1.2 评估指标及说明37-38
- 4.1.3 建立和谐度方程38-42
- 4.1.4 和谐度计算结果及分析42
- 4.2 农民工子弟校园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和谐度分析42-47
- 4.2.1 确定和谐论五要素42-43
- 4.2.2 评估指标及说明43-44
- 4.2.3 建立和谐度方程44-46
- 4.2.4 和谐度计算及结果分析46-47
- 4.3 本章小结47-48
- 第5章 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和谐策略48-56
- 5.1 解决公办学校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和谐策略48-53
- 5.1.1 教师树立平等和谐的教育观念48-50
- 5.1.2 农民工子女家长转变家庭教育方式50-51
- 5.1.3 创设家校合作的平台51-53
- 5.2 解决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和谐策略53-55
- 5.2.1 提高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53-54
- 5.2.2 稳定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师资队伍54
- 5.2.3 积极改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条件54-55
- 5.3 本章小结55-56
- 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61-62
- 致谢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世文;王洋;;“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文桂江;;国外迁徙工人子女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J];城市问题;2009年02期
3 李红婷;;城区学校农民工子女文化适应的人类学阐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4 王双进;;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权益[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杨卉;;试从多元文化教育视角看流动儿童所在公办学校的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刘敏;胡韬;周小兰;乔寿阁;;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演进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4期
7 胡军华;杨世云;黄玉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探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黄晓燕;;外来工子女的城市融入状况与政策调适[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王素;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10期
10 陈怀川;;农民工子女城市生活不良适应的社会学分析[J];兰州学刊;2006年05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学校层面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和谐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66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