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课程对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诊断思维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5 23:03
本文关键词:《伤寒论》课程对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诊断思维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揭示《伤寒论》课程对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诊断思维的影响规律。 方法:1、文献研究。归纳前人对六经辨证论治的评述,探讨《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思维模式特点、表征规律及对临床诊断思维的影响。2、实证研究。(1)通过统计“伤寒论选读”课程考试成绩的平均分高低,对2009级中医学(七年制)本科专业学生进行筛选,选取前60名学生为A组,后60名学生为B组,作为2个实验组;随机抽取2010级中医学(七年制)本科专业学生中的60人为C组,作为对照组。(2)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发放自编临床诊断思维问卷,回收后统计数据分析。 结果:1、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女生在辨别疾病病机、病位、病性及疾病鉴别诊断方面得分显著高于男生;A组在辨别疾病病机、病性两个项目中的得分都与B、C组有显著性的差异。2、在外感病与内伤杂病的诊断中,A组与B组得分均比C组高,,A组得分也较B组高,且这些得分均在外感病上差异明显。3、结构良好与结构不良好的病案诊断中,A组均得分高于B组,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难度不同的病案诊断中,A组均得分最高,其次是B组,C组得分最低。 结论:1、学习《伤寒论》后,学习者的临床诊断思维会具有整体性、比较性、动态性等特点,并且在临床诊断中着重于病机、病因的确定,再结合病位、病性、传变等因素综合分析。2、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在学习《伤寒论》后所构建的临床诊断模式,主要有系统辨证模式、指标辨证模式和辨证统一体系模式。3、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在学习《伤寒论》后极具中医特色,虽然学习了西医相关课程,但却没有被西化。
【关键词】:伤寒论 六经辨证思维 知识表征 临床诊断思维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41;R-4
【目录】:
- 提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9
- 问题的提出 临床诊断思维研究综述9-19
- 参考文献15-19
- 第一部分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论治及其思维特点19-32
- 1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论治19-22
- 2 《伤寒论》的知识表征特点22-27
- 2.1 文词表述23-25
- 2.2 辨证论治思维-隐喻性信息25-27
- 3 《伤寒论》与中医临床诊断思维27-32
- 3.1 中医临床诊断思维27-30
- 3.1.1 中医临床诊断思维特点28
- 3.1.2 中医临床诊断思维模式28-30
- 3.2 《伤寒论》对中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的影响30-32
- 3.2.1 中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培养现状30
- 3.2.2 《伤寒论》课程与临床诊断思维培养的关系30-32
- 第二部分 《伤寒论》对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诊断思维影响的实证研究32-46
- 1 一般资料及方法32-34
- 1.1 研究对象32
- 1.1.1 实验组32
- 1.1.2 对照组32
- 1.2 研究工具32-34
- 1.2.1 问卷题目设计32-33
- 1.2.2 预测验实施33
- 1.2.3 预测结果的统计分析33
- 1.2.4 正式问卷的编制33-34
- 1.3 研究实施34
- 2 实验研究结果34-43
- 2.1 疾病诊断过程的差异分析34-36
- 2.1.1 疾病诊断过程的性别比较34-35
- 2.1.2 疾病诊断过程的组别比较35-36
- 2.2 外感病诊断差异分析36-39
- 2.2.1 外感病诊断的各组得分情况36-37
- 2.2.2 外感病诊断的组别比较37-39
- 2.3 内伤杂病诊断差异分析39-41
- 2.3.1 内伤杂病诊断的各组得分情况39-40
- 2.3.2 内伤杂病诊断的组别比较40-41
- 2.4 结构良好及结构不良好病案诊断差异分析41-42
- 2.5 难度不同病案诊断差异分析42-43
- 3 研究结果43-44
- 3.1 疾病诊断过程43
- 3.2 外感病与内伤杂病的诊断43-44
- 3.3 结构良好、结构不良好与不同难度病案的诊断44
- 4 讨论44-46
- 第三部分 总结46-50
- 1 中医诊断思维的影响因素46-47
- 1.1 临床病例46
- 1.2 诊断者46-47
- 2 《伤寒论》课程对中医诊断思维的影响47-48
- 2.1 《伤寒论》课程对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诊断思维的影响规律47
- 2.2 《伤寒论》课程的对中医临床诊断思维的培养47-48
- 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48-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5
- 附录55-59
- 致谢59-60
- 论文著作60-67
- 详细摘要67-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红梅;《伤寒论》的辨证思维方法初探[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周学付;;医学生实习阶段临床思维的建立[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苏汝好,梁东,李明意;议医学生的临床思维[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4 李学麟;杨鸿;;从《伤寒论》谈中医临证思维[J];光明中医;2008年08期
5 程革;关于中医经典医著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医药导报;2005年06期
6 郭忠印;吴凤全;;从《伤寒论》探讨张仲景辨证思维方法[J];河北中医药学报;1997年01期
7 王荣;胡晓阳;金弘;段富津;;浅析《伤寒论》的辨证思维方式[J];江苏中医药;2008年04期
8 沈策;临床诊断的思维方法[J];临床误诊误治;1999年02期
9 张丽萍;张伯礼;;抑郁症中医诊治研究现状及问题与对策[J];辽宁中医杂志;2008年08期
10 谢独;张昌政;;影像学教学中强化临床诊断思维的探索[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2期
本文关键词:《伤寒论》课程对中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诊断思维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78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67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