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中国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关于研究对象的评述

发布时间:2020-10-16 01:17
   关于研究对象的确立是任何一门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由于教育技术学领域大部分关于研究对象的论述源自教育学,因此,追溯教育学和教育科学的发展历史,审思教育学领域有关研究对象的诸种观点及其根源,有助于理解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各种主张。整体而言,无论是"技术说"、"现象与规律说"、"问题说",还是"过程与资源说",教育技术学领域对各种对象观普遍缺少深入的论证,缺乏理论支持和思想底蕴,并存在诸多非此即彼的论断。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确认何种对象观最为准确,也无需纠结其是否过时,而在于这些观点是否向我们充分展现了其内涵,是否揭示了具有启发意义的侧面。
【文章目录】:
一、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谈起
    (一)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简称“人说”)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简称“教育说”)
    (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或“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简称“现象说”)
    (四)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简称“问题说”)
    (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存在”(简称“存在说”)
二、争论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根源
三、教育技术学研究对象面面观
    (一)“技术说”与“双本体观”
    (二)“现象和规律说”
    (三)“问题说”与“缺陷论”
    (四)“过程和资源说”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京希;政治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内容评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李康;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3 何克抗;;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4 祝智庭;王佑镁;顾小清;;教育技术的实践场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5 檀传宝;教育学和德育论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基础问题刍议[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年03期

6 李树英;王萍;;教育现象学的两个基本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李艺,张义兵;信息技术教育的双本体观分析[J];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8 黄崴;;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分类[J];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9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10 刘伟芳;我国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历时考察与现时探讨[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1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扬芳;探析科学分界的历史演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马雷;;论理论创新的经验新奇性指标[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李才华;;唯物辩证法对西方科学合理性理论的超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王自力;CAI的理论基础和以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5 张立新;;回归实践: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自我意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郭校文;吴玲;;从历史变迁与思想分野看儿童读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聂小明;浅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8 周元宽;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权威的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杨熙媛;刘芳;;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10 李银慧;;从教育哲学视角窥探教师职业幸福[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萍;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9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李蓉;论库恩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宇;大连市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开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超;约翰·齐曼的科学哲学思想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黄林凯;探索中国电化教育之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森林;中职生厌学问题与应对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6 黄颖;高中语文教师的集体备课与个性发展[D];苏州大学;2010年

7 葛岩;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姜延文;临清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龚小龙;基于校本课程的中职学校课程过程性评价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丹;协同学习系统中思维工具集的设计与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美凤;解析美国教育技术的三条历史发展线索[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2 成有信;教育学的对象及其两个相关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06期

3 杨开城;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发展现状的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崔平;;生活提问与逻辑提问——对“问题意识”健全结构的哲学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南国农;;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电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1996年03期

6 黎加厚;e-Education:电化教育的新定义──关于《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英文译名更新的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7 乔立恭;在进展中对电化教育再认识[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8 李秉德;“教学设计”与教学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0期

9 何克抗;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与李秉德先生商榷[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10 李康;美国教学技术与我国教学论之比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窦坤;;构建本土生长的教育学——关于教育学研究对象等问题的思考[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李发俊;许日华;;论教育学研究对象[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周元宽;;教育学研究对象问题:反思与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11期

4 王鹤;;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周元宽;;教育学学科的合法性与合理性[J];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11期

6 柳海民;王晋;;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发展之镜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21期

7 阎琨;;教育学定性研究特点与研究范式深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8 云中;;时代发展呼唤宏观教育学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7期

9 王建华;;教育之学——超越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9期

10 钱林晓;;论教育经济学研究中的教育学参与[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黛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黎明;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中人之问题再认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伟;培育个体生命自觉[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猛;匿影缠绕:意识形态与中国教育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申卫革;后现代知识型观照下教育学知识的实践转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庞庆举;教育学的人性假设与理论构建的关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田增志;文化传承中的教育空间与教育仪式[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澍;寻求恰当的知识论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国勇;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研究者、合著关系与研究热点[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德芳;西蒙·佩帕特的建构论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晓东;从学校教育情境中的惩罚谈作为策略的教育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志萍;1914-2000年的“教育概论”教科书[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艳丽;影响我国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学习动力的基本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范敏;教师个体教育观念的叙事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7 周云华;“科学三分”视野下教育学学科归属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张小菲;生活体验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9 王晴;“教育学立场”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郭开强;中国教育学者文化主体意识的重构[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425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8425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b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