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内疚情绪体验的发展及其对公平行为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内疚情绪体验的发展及其对公平行为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内疚作为一种自我意识情绪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道德的晴雨表,内疚情绪的发展特点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拟探讨初中生内疚情绪体验的发展特点及其对公平行为的影响。 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内疚的概念、内疚的相关理论、内疚的实证研究以及内疚与公平行为之间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然后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总体思路,并展开为三个研究进行探讨。 在研究一中,从初中三个年级中随机选取两个群体(群体一90人,群体二107人)的被试进行内疚情境故事的收集和验证,编制初中生内疚情绪体验情境问卷。情境问卷包括家人、同伴两种情境,每种情境包含3个故事,在每个故事后面设置相同的五个问题,以了解被试的内疚情绪体验、规范违背、责任评估、自我评价、补偿倾向的发展特点。经过群体一、群体二的检验以及专家的评定,我们发现初中生内疚情绪体验情境问卷的内容效度为0.81、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编制的初中生内疚情绪体验情境问卷可以作为研究二的正式测量工具。 在研究二中,采用研究一编制的初中生内疚情绪体验情境问卷,对7-9年级共335名儿童的内疚情绪体验特点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年级对初中生的内疚情绪体验不存在影响;在性别上,女生的内疚情绪体验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他人评价上,无评价下的内疚情绪体验得分显著高于教师评价下的内疚情绪体验得分;在情境类型上,,家人情境下的内疚情绪体验得分显著高于同伴情境下的内疚情绪体验得分;在情境、评价的交互作用上,无评价下、同伴评价下家人情境下的内疚情绪体验得分均显著高于同伴情境下的内疚情绪体验得分。(2)年级、性别、他人评价对初中生的规范违背得分不存在影响;在情境类型上,家人情境下的规范违背得分显著高于同伴情境下的规范违背得分;在情境、年级、评价的交互作用上,各年级在各评价下家人情境下的的规范违背得分均高于同伴情境下的规范违背得分。(3)在年级上,七年级初中生的责任评估得分显著高于八年级的责任评估得分;性别和他人评价对初中生的责任评估得分不存在影响;在情境上,家人情境下的责任评估得分显著高于同伴情境下的责任评估得分;在情境、评价的交互作用上,各年级的家人情境下的责任评估得分均显著高于同伴情境下的责任评估得分。(4)在年级上,七年级初中生的自我评价得分显著高于九年级的自我评价得分;在性别上,女生的自我评价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他人评价对初中生的自我评价不存在影响;在情境、年级、评价的交互作用上,各年级在各评价下家人情境下的的自我评价得分均高于同伴情境下的自我评价得分。(5)在年级上,七年级初中生的补偿倾向得分显著高于九年级的补偿倾向得分;性别、他人评价对初中生的补偿倾向得分不存在影响;在情境类型上,家人情境下的补偿倾向得分显著高于同伴情境下的补偿倾向得分。(6)初中生的规范违背、责任评估、自我评价、补偿倾向与内疚情绪体验得分之间均相关显著,并且这四者对内疚情绪体验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在研究三中,采用独裁者博弈游戏的范式来考察公平行为这一因变量,以不同情境、情绪状态作为自变量,探讨了120名初中生的内疚情绪体验对其公平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两人情境中,情绪唤醒组分配给搭档的代币数显著高于控制组;三人情境中,控制组分配给搭档、自己的代币数均略高于情绪唤醒组。(2)内疚情绪唤醒组中,两人情境中分配给搭档的代币数显著高于三人情境中分配给搭档的代币数,分配给自己的代币数在不同情境中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初中生 内疚 发展 公平行为 独裁者博弈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44;G635.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11-27
- 1 内疚的概念11
- 2 内疚的相关理论11-14
- 2.1 早期的内疚理论11-12
- 2.2 移情理论12-13
- 2.3 自我意识理论13-14
- 2.4 成分过程模型14
- 3 内疚的实证研究14-19
- 3.1 产生15-16
- 3.2 发展16-17
- 3.3 性别差异17
- 3.4 功能17-18
- 3.5 测量18-19
- 4 内疚与公平行为的研究19-24
- 4.1 博弈游戏中儿童公平行为的发展19-23
- 4.2 内疚与公平行为关系的研究现状23-24
- 5 问题提出24
- 6 研究的总体思路24-26
- 7 研究意义26-27
- 7.1 理论意义26
- 7.2 实践意义26-27
-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27-67
- 1 研究一:初中生内疚情绪体验情境问卷的编制27-33
- 1.1 研究目的27
- 1.2 研究假设27-28
- 1.3 研究内容和程序28-29
- 1.4 结果29-31
- 1.5 讨论31-33
- 1.6 结论33
- 2 研究二:初中生内疚情绪体验的发展特点33-61
- 2.1 研究目的33
- 2.2 研究假设33-34
- 2.3 研究方法34-35
- 2.4 结果35-54
- 2.5 讨论54-60
- 2.6 结论60-61
- 3 研究三:初中生的内疚情绪体验对其公平行为的影响61-67
- 3.1 研究目的61-62
- 3.2 研究假设62
- 3.3 研究方法62-63
- 3.4 结果63-64
- 3.5 讨论64-66
- 3.6 结论66-67
- 第三部分 总体结论与反思67-70
- 1 总体结论67-68
- 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68
- 2.1 研究材料68
- 2.2 研究对象与内容68
- 3 不足与展望68-70
- 3.1 研究材料68-69
- 3.2 影响因素69
- 3.3 研究范式69-70
- 参考文献70-79
- 附录79-95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95-96
- 后记96-9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玉芬;李伟健;;初中生同伴关系与自我概念发展的关系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胡金生;;中文版内疚感问卷的信、效度及调查结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3 刘磊;傅维利;李德显;王丹;;透视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诚信价值取向[J];教育科学;2010年04期
4 丁芳;周捚;;博弈游戏中儿童公平行为的发展[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2年05期
5 林崇德,王耘,姚计海;师生关系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4期
6 徐琴美,张晓贤;5~9岁儿童内疚情绪理解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3期
7 邹泓;屈智勇;叶苑;;中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其学校适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4期
8 魏运华;学校因素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2期
9 侯公林,章自量,吴晓山,沈浪泳;场独立性一依存性认知方式性别差异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7年04期
10 李丹;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瑜婷;大学生归因方式、人格特征与内疚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少英;初中生的内疚诱发情景及内疚心理过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韩雪;情绪、教师评价及任务难度对初中学业优秀学生和学业不良学生内隐自尊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曾荣;中学师生对攻击行为的归因与行为应对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程岭红;青少年学生责任心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蓓 ;虚拟内疚的机制及其德育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谭小宏;中学生责任心问卷的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韩春红;教师评价风格及认可程度对幼儿自我概念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捷;责任性内疚的影响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10 张艳琴;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小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内疚情绪体验的发展及其对公平行为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6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068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