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以《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12 01:37
  为了达成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以《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专业课程为例,基于现有的智慧教室等软硬件,开展混合式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思路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营造师生-生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模式。探索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模式,以期为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文章来源】: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20,(10)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课程特点
二、体现新工科特点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1.“三阶段+两结合”的教学设计思路
    2.“重理论、强实践,促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3.教学实践初显成效
    4.教学反思
三、总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J]. 罗映红.  高教探索. 2019(12)
[2]智能教育背景下新工科教学改革:框架设计与实施路径[J]. 祝士明,郭琰.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06)
[3]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研究[J]. 李秀红,李文辉.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03)
[4]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研究生主文献研读机制——以西南大学为例[J]. 吉雪菲,董小玉.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8(04)
[5]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 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  远程教育杂志. 2018(03)
[6]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创新人才国际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双跨”团队体验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建构[J]. 宋余庆,陈权,刘哲,朱轶,潘天红,刘会霞.  高校教育管理. 2018(03)
[7]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 曹桂秋,朱新华,袁淑芳,陆晓华.  高教探索. 2017(S1)
[8]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 徐晓飞,丁效华.  中国大学教学. 2017(06)
[9]新工科的核心能力与教学模式探索[J]. 周开发,曾玉珍.  重庆高教研究. 2017(03)
[10]学习分析视角下在线认知水平的评价模型研究[J]. 冯晓英,郑勤华,陈鹏宇.  远程教育杂志. 2016(06)



本文编号:3583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583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3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