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家庭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美家庭道德教育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家庭是一个人在出生以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化单位,家庭的教育活动始于出生,终于死亡。一个人品格的养成、价值观的形成与其受到的家庭道德教育密切相关。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家庭者,人之最初学校也。人生之品性,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也,大抵胚胎于家庭之中。”家庭道德是家庭成员之间和谐共处的重要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显著标志。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转型时期,道德观、价值观面临重重挑战,家庭道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的重要讲话中着重谈及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要求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是国家、社会的基本组成细胞,家庭建设是国家建设、社会建设的奠基石,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条件。当前,中国家庭教育属于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家庭道德教育弱化备受关注。现在,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儿童的家庭道德教育问题。美国是世界强国,拥有雄厚的综合国力,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均名列前茅。虽然中国与美国在历史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但是,在家庭道德教育方面,有很多内容是可以相互沟通、彼此借鉴的。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调查研究三种方法,比较中美家庭道德教育的共性和差异性,探析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完善路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第一部分,引言。针对提出问题的背景和目的,引出中美家庭道德教育比较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家庭道德教育问题的研究情况。第二部分,中美家庭道德教育的理论阐述。细致解释了家庭、家庭教育和家庭道德教育的内涵,在概念明晰的基础上,结合本文所研究的核心问题,对家庭道德教育的基础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木桶理论、实用主义道德教育理论、隐性教育理论进行了阐释,分别介绍了中国和美国家庭道德教育的文化背景,为论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中美家庭道德教育现状分析。分别概括说明了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制度环境,剖析了两国家庭道德教育的现状,总结了中国和美国家庭道德教育的不同效果。第四部分,中美家庭道德教育异同分析。从目标、内容、方式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中国和美国家庭道德教育的相同点和差异点,评析了中国和美国家庭道德教育的优点和缺点。第五部分,美国家庭道德教育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通过比较,总结美国家庭道德教育的先进经验,提炼并汲取其精粹,对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完善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教育制度 家庭教育 道德教育 比较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8
【目录】:
- 摘要9-10
- 英文摘要10-12
- 1 引言12-18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4
- 1.1.1 研究目的12-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7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5-17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7-18
- 1.3.1 研究内容17
- 1.3.2 研究方法17-18
- 2 中美家庭道德教育的理论阐述18-26
- 2.1 家庭道德教育相关概念的界定18-21
- 2.1.1 家庭的内涵18
- 2.1.2 家庭教育的内涵18-20
- 2.1.3 家庭道德教育的内涵20-21
- 2.2 中美家庭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21-23
- 2.2.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21
- 2.2.2 木桶理论21-22
- 2.2.3 实用主义道德教育理论22
- 2.2.4 隐性教育理论22-23
- 2.3 中美家庭道德教育的文化背景23-26
- 2.3.1 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文化背景23-24
- 2.3.2 美国家庭道德教育的文化背景24-26
- 3 中美家庭道德教育现状分析26-41
- 3.1 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现状26-36
- 3.1.1 中国教育的制度环境:“注重智育”的教育体制26
- 3.1.2 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总体情况26-36
- 3.2 美国家庭道德教育现状36-39
- 3.2.1 美国教育的制度环境:“注重德育”的教育体制36-38
- 3.2.2 美国家庭道德教育的总体情况38-39
- 3.3 中美家庭道德教育的不同效果39-41
- 3.3.1 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效果39-40
- 3.3.2 美国家庭道德教育的效果40-41
- 4 中美家庭道德教育异同分析41-51
- 4.1 中美家庭道德教育的目标比较41-42
- 4.1.1 中国:“精英式”的教育目标41
- 4.1.2 美国:“人化”的教育目标41-42
- 4.1.3 中美家庭道德教育目标的异同42
- 4.2 中美家庭道德教育的内容比较42-47
- 4.2.1 中国:群体本位下的德育观教育42-44
- 4.2.2 美国:多元文化融合下的德育观教育44-46
- 4.2.3 中美家庭道德教育内容的异同46-47
- 4.3 中美家庭道德教育的方式比较47-48
- 4.3.1 中国:灌输式教育与榜样教育的结合47
- 4.3.2 美国:引导式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47
- 4.3.3 中美家庭道德教育方式的异同47-48
- 4.4 中美家庭道德教育评析48-51
- 4.4.1 中国家庭道德教育评析48-49
- 4.4.2 美国家庭道德教育评析49-51
- 5 美国家庭道德教育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51-57
- 5.1 汲取美国家庭道德教育的先进经验51-52
- 5.1.1 立法强化家庭道德教育51
- 5.1.2 创建了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制度51
- 5.1.3 建设了平等的家庭软环境51
- 5.1.4 家庭与学校之间拥有良好的互助合作关系51-52
- 5.1.5 具有良好的同辈群体环境52
- 5.2 美国家庭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52-57
- 5.2.1 加强道德教育建设52-54
- 5.2.2 优化家庭教育中的道德教育54-56
- 5.2.3 家庭道德教育与学校、社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56-57
- 6 结论57-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2
- 附录62-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晶;贾跃琴;;家庭道德教育初养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8期
2 林殷;;中美家庭道德教育差异比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8期
3 武赛男;;我国农村未成年人家庭道德教育问题研究[J];群文天地;2012年24期
4 梁晓雪;;略论中美家庭教育价值观的差异——《虎妈战歌》现象引发的价值观思考[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隋丹;;从《喜福会》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J];华章;2010年28期
6 林育新;;“木桶理论”的含义[J];四川统一战线;2009年07期
7 陈新川;甘春晖;;论传统孝文化与青少年家庭道德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28期
8 吉平郊;;美国宗教文化的内容及影响——简介《论美国的民主》一书[J];出版参考;2008年19期
9 彭向阳;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周俊,肖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隐性教育初探[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巫阳朔;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晓宇;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问题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4年
2 李海燕;大理州农村少年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研究[D];大理学院;2013年
3 房秀娟;中美家庭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3年
4 林园;当代中国未成年人家庭道德教育[D];青岛大学;2011年
5 张艳;新时期家庭伦理道德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张敬师;中西方家庭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邵明娟;《颜氏家训》中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杨;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及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徐芳;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郭雪花;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新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中美家庭道德教育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1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71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