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羞怯、自我表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羞怯、自我表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羞怯是社会交往中的一种消极反应,这种反应伴随着沮丧的情绪,能够影响个体对行为的参与程度和对人生目标的追求欲望。自我表露则是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展示自我,分享个人私密信息的过程。自我表露对于个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有一定的影响。而社会适应是指个体接受现存的社会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过程。羞怯和自我表露一直是很多心理和教育研究者比较关注的课题,两者对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究竟是否有影响,影响多大,是很多心理研究者思考的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上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能够有效地帮助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有的放矢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随着对学生了解的深入,我们发现羞怯、自我表露和社会适应三种不同的心理特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目前,初中生这三种心理特征的现状是怎样的,三者的相互关系如何,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本研究以青岛市421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害羞量表》、《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问卷》和《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进行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初中生在害羞、自我表露和社会适应上的差异,通过相关分析,探索初中生羞怯和自我表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 1、社会适应方面,初中男女生在合宜行为、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得分普遍高于男生;初中三个年级在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学生在合宜行为、自我肯定、学业适应和师生关系四个维度中的得分显著高于其它年级;初二学生在同学关系维度中的得分显著高于其它年级。 2、羞怯方面,初中男生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女生,比女生有着更高的羞怯水平,其中初中男女生在自我限制和寻求赞成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三个年级在自我限制、异性关注、寻求赞成维度上差异显著,表现的自我限制维度上,初三得分最高,初一最低;异性关注和寻求赞成维度,都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 3、自我表露方面,初中男女生在兴趣爱好、学校经历、观点态度、身体发育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但三个年级差异不显著。 4、初中生的羞怯与社会适应呈显著负相关;自我表露与社会适应部分维度呈正相关,部分维度呈负相关;羞怯与自我表露呈负相关,羞怯程度越高,自我表露程度越低。 5、初中生自我表露在羞怯和社会适应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 羞怯 自我表露 社会适应 关系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44
【目录】:
- 论文摘要7-8
- Abstract8-10
- 1.文献综述10-17
- 1.1 羞怯10-12
- 1.1.1 羞怯的概念10
- 1.1.2 羞怯的特点10
- 1.1.3 国内外羞怯研究现状10-12
- 1.1.3.1 国外羞怯研究10-11
- 1.1.3.1.1 羞怯与社会适应10-11
- 1.1.3.1.2 羞怯与年龄11
- 1.1.3.1.3 羞怯与心理与行为11
- 1.1.3.2 国内羞怯的研究11-12
- 1.1.3.2.1 羞怯与体育活动11
- 1.1.3.2.2 大学生与羞怯的相关研究11
- 1.1.3.2.3 羞怯与网络使用11-12
- 1.1.3.3 关于羞怯的跨文化比较研究12
- 1.2 自我表露12-14
- 1.2.1 概念12
- 1.2.2 国内外自我表露研究现状12-14
- 1.2.2.1 自我表露的性别差异研究13
- 1.2.2.2 自我表露目标人的相关研究13
- 1.2.2.3 自我表露的发展研究13-14
- 1.3 社会适应14-16
- 1.3.1 概念14-15
- 1.3.2 社会适应的研究现状15-16
- 1.3.2.1 国内的相关研究15-16
- 1.3.2.1.1 社会适应的年级、性别差异研究15
- 1.3.2.1.2 社会适应与主观幸福感15
- 1.3.2.1.3 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15
- 1.3.2.1.4 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15-16
- 1.3.2.2 国外的相关研究16
- 1.3.2.2.1 研究内容和维度16
- 1.3.2.2.2 研究工具和方法16
- 1.4 初中生羞怯、自我表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16-17
- 2.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17-19
- 2.1 问题提出17
- 2.2 研究意义17-18
- 2.2.1 理论意义17-18
- 2.2.2 实践意义18
- 2.3 研究假设18-19
- 3.研究过程19-27
- 3.1 研究对象19
- 3.2 研究工具19-20
- 3.2.1 羞怯测量问卷19
- 3.2.2 自我表露问卷19
- 3.2.3 社会适应量表19-20
- 3.2.4 数据处理20
- 3.3 结果与分析20-27
- 3.3.1 初中生社会适应基本情况20-21
- 3.3.1.1 初中生社会适应性别差异20-21
- 3.3.1.2 初中生社会适应年级差异21
- 3.3.2 初中生羞怯状况21-22
- 3.3.2.1 初中男女生羞怯差异21
- 3.3.2.2 初中生羞怯的年级差异21-22
- 3.3.3 初中生自我表露研究22
- 3.3.3.1 初中生自我表露的性别差异研究22
- 3.3.3.2 初中生自我表露的年级差异22
- 3.3.4 初中生羞怯与社会适应的相关分析22-24
- 3.3.5 初中生自我表露与社会适应相关分析24-25
- 3.3.6 初中生羞怯与自我表露相关分析25
- 3.3.7 自我表露对羞怯和社会行为间关系的中介作用25-27
- 4.讨论27-30
- 4.1 初中生社会适应状况27-28
- 4.1.1 初中生社会适应总体状况27
- 4.1.2 初中生社会适应行为的性别特征27
- 4.1.3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年级特征27-28
- 4.2 初中生羞怯行为状况28
- 4.2.1 初中生羞怯行为的性别差异28
- 4.2.2 初中生羞怯行为的年级差异28
- 4.3 初中生自我表露状况28-29
- 4.3.1 初中生自我表露程度在目标人上的差异28
- 4.3.2 自我表露的性别与年级差异28-29
- 4.4 初中生羞怯与社会适应的相关分析29
- 4.5 初中生自我表露与社会适应的相关分析29
- 4.6 初中生自我表露与羞怯的相关分析29
- 4.7 自我表露对羞怯和社会适应行为间关系的中介作用29-30
- 4.8 研究不足与展望30
- 5.结论30
- 6.对教育教学的建议30-32
- 参考文献32-37
- 附录37-39
- 致谢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莉;王慧娟;;咨询师的自我表露[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12期
2 应真;;自我表露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J];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8年07期
3 詹恂;彭娟;;SNS用户自我表露特征调查[J];新闻界;2010年06期
4 钟明;若干心理现象对教育的启示[J];教书育人;2002年24期
5 黄洁华;人本主义方法及其健康人格研究综述[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年02期
6 王成;从评价历史看学生思想的自我表露——试论课堂讨论的思想价值[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年07期
7 常保瑞;王丽佩;;运用自我表露技术改善高中生人际关系的个案报告[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8 苏炫;;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我表露与师生关系促进[J];医学教育探索;2008年01期
9 冯佩佩;;浅谈教师的自我表露[J];成功(教育);2009年11期
10 邱莉;秦月红;陈会昌;;个体的自我表露及其临床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熹;徐晓杰;冒然;;社会化网络下的自我表露:风险效用决策模型[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李林英;;自我表露——心理咨询中的重要因素[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蒋索;卢娟;;大学生与同伴的自我表露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4 程燕;;网恋与非网恋大学生自我表露、情感体验对比调查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英春;何姗姗;邹泓;;初中生的友谊行为与人格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蒋索;邹泓;;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的发展特点[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孙雅娜;王滨;罗伟;张改叶;李志海;;咨询深度问卷的编制以及其与人际信任、自我表露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韩笑;姚本先;;大学生自我表露、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段文婷;;心理咨询师的自我表露:一项颇受争议的咨询技巧[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杨阿丽;方晓义;;父母冲突、儿童的认知评价和应对风格及其与儿童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兴祥;教师谈话应注意的方式[N];黔西南日报;2008年
2 彭薇;超六成初中生参加补课[N];解放日报;2007年
3 上高中学 陈清英;提高初中生英语听力水平[N];宜春日报;2008年
4 记者 龙超凡;千名初中生无学籍事件得到解决[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汪文汉;初中生为何惨死在车轮下[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湖北省南漳县政协 李传友;2104名初中生为何辍学了[N];人民政协报;2001年
7 新华社记者 华卫列;一位初中生的困惑[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8 记者 胡孙华 通讯员 邹永宁;10.5万初中生明日中考[N];长江日报;2007年
9 ;刘宝敬:从初中生到高级技师[N];工人日报;2000年
10 睢县第一实验学校 刘艺华;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写作兴趣[N];学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英敏;初中生羞怯的结构、特点及遗传与环境的影响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赵红霞;影响初中生学业成绩差异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郝志红;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预测模型与干预实验[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美萍;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联系:遗传与环境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暴占光;初中生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聂真新;论身体与体育教育[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7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陆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联结性的发展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丽丽;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适应和社会支持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10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诺;初中生羞怯、自我表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韩雪芬;初中生自尊、自我表露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艳芳;离异母亲自我表露特点及其与中学生社会适应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4 郭利娟;高中生对同伴的自我表露及其与心理压力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5 冯佩佩;教师自我有露与学生课程兴趣、沟通动机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6 康菁菁;小学教师自我表露调查及成因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于明璐;大学生网络与现实自我表露的量表编制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雪洁;人际信任在高中生归因方式和自我表露的中介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李明;微博用户自我表露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于少萍;高职生自我表露、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羞怯、自我表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7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77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