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湖北地区高校教学楼夏季室外风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0 07:06

  本文关键词:湖北地区高校教学楼夏季室外风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风是重要的气候因素之一,它对我们的生活品质产生着重要影响,风环境的好坏受到地域气候条件的限制,更为城市规划、建筑特征与构造细节设计所左右。目前,针对城市形态、构造细节设计对风场的影响有了较多的理论研究,但是,在建筑师直接面对的建筑形式布局方面的研究较少,且缺乏严谨的科学依据。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利用专业流体软件phoenics对不同的教学楼布局进行实验分析,并利用虚空空间对室外风场进行优化。本文的研究方法是,首先对湖北地区高校校园的选址、空间布局及单体教学楼进行广泛的实例调研与测绘分析,通过定性研究归纳利于校园风环境的空间布局方式,并总结单体教学楼的布局形式及其典型尺寸特征。以上述参数及湖北地区的风环境条件为实验研究的基础,对各种教学楼基本布局形式进行实验分析,并引入架空、洞口对室外风场进行优化设计,整合实验成果提出系统的优化原则与模式。 本文研究的室外风场范围主要是教学楼邻近区域,对于校园范围的风环境只做定性的归纳,作为本文室外风场研究的补充。本文的核心研究内容为第三、四章,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理论到运用的原则:首先分析气体绕流的基本规律,并对各种基本布局进行实验分析(提出问题);其次,分别引入架空、洞口等虚空空间,探讨其在不同的大小、位置、组合方式设置时对室外风场的优化作用,提出有针对性的单项设置原则与优化模式(分析、解决问题);最终,将架空、洞口综合运用于分散式、集中式教学楼,达到最优化的效果(解决问题)。 本文主要结论包括以下几方面: 1.利于校园风环境的校园选址及空间布局; 2.高校教学楼基本布局(原形)室外风场的优劣评价及改进建议; 3.基本布局分别引入架空、洞口(单项措施)时的设置原则与优化模式; 4.分散式、集中式布局综合引入架空、洞口(综合措施)时的优化模式; 本论文虽然是以湖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高校教学楼布局为基础,但结论对于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及全国范围的相关建筑类型都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湖北地区 高校教学楼 室外风场 优化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119;TU24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1章 绪论10-24
  • 1.1 研究背景10-11
  • 1.1.1 社会背景10
  • 1.1.2 地域气候背景10
  • 1.1.3 人的舒适度要求10-11
  • 1.1.4 高校教学楼特点11
  • 1.2 研究目的11-12
  • 1.3 研究意义12-13
  • 1.4 课题研究的对象与范围13-15
  • 1.4.1 概念界定13-14
  • 1.4.2 研究范围14-15
  • 1.5 研究的现状水平15-21
  • 1.5.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15-17
  • 1.5.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17-21
  • 1.6 论文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框架21-23
  • 1.6.1 研究方法21
  • 1.6.2 研究的技术路线21
  • 1.6.3 研究的框架21-23
  • 1.7 课题的创新之处23-24
  • 第2章 湖北地区高校风环境现状与优化潜力24-40
  • 2.1 湖北地区气候特征分析24-26
  • 2.1.1 武汉地区温度与湿度分析24-26
  • 2.1.2 武汉地区风环境分析26
  • 2.2 湖北高校校园风环境分析26-31
  • 2.2.1 选址情况分析26-28
  • 2.2.2 校园空间布局分析28-29
  • 2.2.3 利于校园风环境的高校选址与空间布局29-31
  • 2.3 教学楼建筑形态及对室外风场的影响31-37
  • 2.3.1 教学楼建筑形态31-36
  • 2.3.2 教学楼建筑形态对室外风场的影响36-37
  • 2.4 室外风场研究方法的验证37-39
  • 2.5 本章小结39-40
  • 第3章 分散式教学楼室外风场分析与优化40-134
  • 3.1 绕流基本规律40-44
  • 3.1.1 实验条件40
  • 3.1.2 绕流后建筑周围风场分布规律分析40-44
  • 3.2 原形44-64
  • 3.2.1 一形布局44-48
  • 3.2.2 L 形布局48-51
  • 3.2.3 U 形布局51-56
  • 3.2.3.1 U 形布局:单排主体52-54
  • 3.2.3.2 U 形布局:双排主体54-56
  • 3.2.4 口形布局56-58
  • 3.2.5 工形布局58-59
  • 3.2.6 十形布局59-61
  • 3.2.7 小结61-64
  • 3.3 单项措施形64-124
  • 3.3.1 =形布局65-75
  • 3.3.1.1 引入架空措施65-69
  • 3.3.1.2 引入洞口措施69-73
  • 3.3.1.3 风场特点及优化模式73-75
  • 3.3.2 L 形布局75-82
  • 3.3.2.1 引入架空措施75-78
  • 3.3.2.2 引入洞口措施78-80
  • 3.3.2.3 风场特点及优化模式80-82
  • 3.3.3 U 形布局:单排主体82-91
  • 3.3.3.1 引入架空82-87
  • 3.3.3.2 引入洞口87-90
  • 3.3.3.3 风场特点及优化模式90-91
  • 3.3.4 U 形布局:双排主体——合院开口朝向主导风向91-102
  • 3.3.4.1 引入架空措施92-97
  • 3.3.4.2 引入洞口措施97-101
  • 3.3.4.3 风场特点及优化模式101-102
  • 3.3.5 U 形布局:双排主体——合院开口背向主导风向102-109
  • 3.3.5.1 引入架空措施102-105
  • 3.3.5.2 引入洞口措施105-108
  • 3.3.5.3 风场特点及优化模式108-109
  • 3.3.6 口形布局109-118
  • 3.3.6.1 引入架空措施109-115
  • 3.3.6.2 引入洞口措施115-117
  • 3.3.6.3 风场特点及优化模式117-118
  • 3.3.7 工形布局118-123
  • 3.3.7.1 引入架空措施118-120
  • 3.3.7.2 引入洞口措施120-122
  • 3.3.7.3 风场特点及优化模式122-123
  • 3.3.8 小结123-124
  • 3.4 综合措施形124-134
  • 3.4.1 =形布局124-126
  • 3.4.2 L 形布局126-127
  • 3.4.3 U 形布局:单排主体127-128
  • 3.4.4 U 形布局:双排主体——合院开口朝向主导风向128-129
  • 3.4.5 U 形布局:双排主体——合院开口背向主导风向129-130
  • 3.4.6 口形布局130-131
  • 3.4.7 工字形布局131-132
  • 3.4.8 小结132-134
  • 第4章 集中式教学楼室外风场分析与优化134-148
  • 4.1 线形布局135-140
  • 4.2 组团式布局140-146
  • 4.3 点式布局146-147
  • 4.4 本章小结147-148
  • 第5章 结语与展望148-150
  • 5.1 结语148
  • 5.2 展望148-150
  • 参考文献150-152
  • 致谢152-154
  • 附录:湖北高校教学楼调研资料154-170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为民,王淑融,吴世才,文必洋,邱昌熔;从高频雷达海面回波多普勒谱提取风场信息[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2 仲桂清,王辉,姜斌;1997~1998年厄尔尼诺与相关的天气现象之分析[J];海洋预报;2000年04期

3 颜梅,徐勤爱,邵滋和;青岛百年气压与风场统计特征分析[J];海洋预报;2003年03期

4 杨亮,刘金芳,张国友,闫明,尼建军;南太平洋风场时空统计特征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2003年02期

5 王魁山;下垫面对郑州城市边界层风的影响[J];气象;1998年07期

6 贺宏兵,胡明宝,章建军,高太长;双(多)基地天气雷达技术及其应用[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7 梁玉清,刘金芳,张弦,佟凯;南印度洋风场时空特征分析[J];海洋预报;2003年01期

8 覃军,袁业畅,李燕,李源;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风场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1年04期

9 陈梅汀,谢磊,曹美兰,邵迪青;对0314台风“鸣蝉”的一些讨论[J];海洋预报;2004年03期

10 林祥;冯卫兵;李杰;;波浪模型(YW-SWP)在海岸工程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保亮;林品芳;陈嘉荣;;雷达合成风场之作业化研究[A];2011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珊;凌士兵;何小宁;;西行台风影响期间福建海区风场分布特点[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柏;王傲冰;;让我们的教学楼固若金汤[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4 李威;冯国会;梁传志;江向阳;宁经洧;;定风场中庭院建筑资用风压模拟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钟荣;吴彬;段树;毕永恒;黄建松;;双基地双偏振多普勒雷达资料处理与风场反演[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雷达技术开发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何宽科;李开奇;张蔺廉;赵海林;;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研究及应用[A];第七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周丹;赵昕;朱玉华;郑毅敏;;杭州市市民中心群体高层建筑风场数值模拟[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汪潮;臧增亮;潘晓滨;;风的空间分布对背风波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肖文建;胡明宝;;风廓线雷达风场的流线制作与应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航空气象探测、预报、预警技术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0 罗维刚;韩建平;;从汶川大地震分析单面外走廊砖混教学楼抗震性能及鉴定[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潘高颖;低速风场悄悄启动 风机设备伺机先行[N];上海证券报;2011年

2 叶景 俞熙娜;杭州利用太阳能建成永不停电教学楼[N];中国建材报;2008年

3 见习记者 张文玲;一定要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如期交工[N];朔州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柯昌万邋《教师报》记者 孟学君 通讯员 李卫东;“我的肩上扛着沉甸甸的责任”[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杨永林邋本报通讯员 史鹏飞 王晓莲;疤痕遮不住美丽[N];光明日报;2008年

6 通讯员 刘武洪;罗平安勒小学成功扩建[N];云南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戚高亮;萨区1500万倾心教育[N];大庆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黄巧娣;将所有学校建成“放心工程”[N];乐山日报;2010年

9 刘士海 邵学东;春风送暖入万家[N];通辽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刘裕国;“我不牛,我想做牛”[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毅;山地风场中高层建筑风致振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李重阳;大跨度悬挑屋盖风场的大涡模拟[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史文海;低矮房屋与高层建筑的风场和风荷载特性实测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4 宋贵霆;合成孔径雷达提取海面风、浪信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5 徐玲玲;风场等外部强迫对东中国海海洋物理环境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王琰;普通高校整体化教学楼群优化设计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s

本文编号:380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80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d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